临夏州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综述

15.12.2015  00:20

  原标题: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我州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综述

  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物资源较为丰富,是黄河流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各类古文化遗存、历史遗迹、古动物化石群、恐龙足印遍布在全州境内,素有“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国民族建筑的博览园”、“古生物的伊甸园”、“西部旱码头”等众多美誉。

  近年来,为了让我州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留得住、活起来、传下去,州委、州政府按照省上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的总体安排部署,突出临夏特色文化资源,以把临夏建成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板块和节点为目标,以博物馆建设为载体,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州整合各类资金26.8亿元,建设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8家,其中: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3家,行业博物馆4家,民办博物馆6家、“乡村记忆”博物馆5家。今年新增博物馆10家。

    精心谋划,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积极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州委、州政府把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作为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纳入州县市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州县市成立了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领导小组,把博物馆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分解任务、靠实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博物馆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保证了博物馆建设的顺利推进。研究制定了州县市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大力发展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规模化发展的方向。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省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立足我州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独有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着力发展特色鲜明的史前、民族、民俗、宗教等专题博物馆,充分展示我州深厚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丰富了博物馆服务体系的内容,使我州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中得到了创新发展。

  州县市党政主要领导把推动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亲自研究部署,亲自解决问题,传导压力,推动落实。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全州博物馆建设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国有博物馆投资空前。投资近2.3亿元,新建了临夏州博物馆、永靖县黄河水电博览馆等国有博物馆,投资1.8亿元新建了和政古动物化石埋藏馆、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了临夏海洋古生物化石馆等行业博物馆,投资9000余万元新建了和政县渊源博物馆、积石山黄河文化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立足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乡村记忆”博物馆。新建了临夏县北塬乡娄高祁“乡村记忆”博物馆、康乐县蜂窝寺展览馆等5家“乡村记忆”博物馆。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看望东乡族群众这一新闻事件为背景,在布楞沟村建起了村史馆,该村史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的一方阵地。积极实施红色革命、历史人物纪念馆建设,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临夏市胡廷珍烈士纪念馆等3家纪念馆对外开放,王震将军十万大军抢渡黄河纪念馆、牙含章纪念馆等历史人物纪念馆正在立项建设。

    靠实责任,有效促进文物保护工作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坚持保护为主的方针,健全责任体系,夯实基础条件,强化保护措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摸清了全州文物遗址点、馆藏文物的家底。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文物保护项目逐步落实,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打防并举,加强督查,落实安全检查措施,文物安全形式总体平稳。文物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保护机构逐步健全,保护措施逐步落实,确保了文物保护单位和馆藏文物的安全。在加大对国有博物馆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发展博物馆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今年以来,动员我州民营企业家临夏市毛兴文、和政县卜发荣、临夏县王武明、积石山县祁永浩等有识之士,依托各自公司力量,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建成了临夏砖雕博物馆、临夏青韵博物馆、伊斯兰教古经博物馆等6家非国有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建成,有效补充了展览门类,成为我州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特色,不断提升展示服务水平州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元月,属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负责承担全州文物考古调查、抢救清理、宣传陈列、保管征集和科学研究等专业工作。州博物馆负责人马珑介绍,2014年10月建成新馆,占地面积1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87平方米。现有各类馆藏文物4286件,珍贵文物936件。藏品主要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彩陶,还有石器、玉器、铜器、瓷器、化石、书画、雕刻墓砖和民族文物等,特别是以代表中国彩陶文化最高成就的马家窑文化彩陶最为丰富,品质上乘,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州博物馆的建成,对我州的转型跨越发展、文化建设、对外交流和传承临夏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州博物馆自建馆以来,负责实施了临夏州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主持发掘了康乐边家林遗址,抢救清理了临夏王闵家金墓等三十余座古墓葬,获取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为宣传临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先后举办了《临夏出土文物》《临夏彩陶》《临夏古代文化》《临夏古动物化石》《金代砖雕》《临夏彩陶艺术》和《临夏民族文物》等一系列文物展览。专业人员先后在《文物》《丝绸之路》等刊物发表论文和专业文章50余篇。自2008年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努力改善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领域,发挥了文化引领和教育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每年免费开放时间320天,年接待观众11.3万人(次)。

  我州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把展示特色文化作为基本陈列的重点,不断挖掘文化内涵,通过陈列展览、实景复原、现代媒介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出了一批以古动物化石、临夏彩陶、临夏砖雕、恐龙足印、海洋古生物化石、伊斯兰古经、黄河水电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精品展览,集中展现了临夏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优秀文化遗产,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临夏、认识临夏,提升了临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动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提供了绝佳宣传平台。

    注重研究,努力打造文化品牌

  为深入发掘我州珍贵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启动实施了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保护、利用和传承工程。先后组织召开了“中国和政古动物化石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等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研讨会。成立了中国马家窑彩陶文化研究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古陶神韵》等书籍和《临夏遗产》《齐家文化特刊》等杂志,在马家窑彩陶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古动物化石为代表的自然遗产等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良好,为打造“民族民俗、宗教历史、绿色生态、史前文化、物种演进”五大文化品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坚持以博物馆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业发展促进博物馆建设的理念,把融合发展的思路贯彻到博物馆规划、建设、运营的各环节,临夏国家级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林家遗址彩陶文化产业园、炳灵丹霞地貌地质公园、东公馆商贸历史文化街区、古动物化石体验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启动实施,使珍贵的文物资源和多彩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展示利用,推动了文化与旅游、商贸等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事业与产业、文化与旅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我州全面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不断打造文物保护与传承的新亮点,丰富和深化了公众对临夏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了博物馆为公众提供历史文化普及教育、知识传播和文博鉴赏等社会服务功能,实现了其社会责任,达到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