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临夏县实施精准扶贫开发侧记

04.11.2014  15:36

  原标题:扶贫开发唱响富民曲——临夏县实施精准扶贫开发侧记

  记者 尹始学 通讯员 张志强 马成华

  初冬时节,我们走进了临夏县麻尼寺沟乡的关滩村,干净整洁的村庄被群山环抱,勾勒出一幅群众幸福生活的美丽画卷。

  昔日这里是村庄杂乱,群众房屋破旧;道路狭窄、崎岖不平,雨雪天更是泥泞不堪,巷道内垃圾成堆,夏天村庄内臭气熏天。

  为了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农村面貌,在县上的大力支持下,关滩村争取项目投资2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修建了村委会、文化广场、幼儿园等村级为民服务中心,硬化了活动场地,修建文化墙,拓宽硬化村社道路8.8公里,集中改造危旧房305户,完成了35座棚的集中养殖小区建设,5.7公里行道树和650亩荒山造林工程,进一步美化了农村环境。

  “我们通过建设新农村,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鼓足了农民发展的信心,主动维护农村卫生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关滩村党支部书记马继红说。

  周有布看着美丽的村庄高兴地说:“政府为我们硬化了道路,修了房子,还盖了养殖小区,我们庄子变化太大了,奔小康的信心更加足了。”

  今年,临夏县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原则,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全力实施精准式扶贫开发,集中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了富民产业发展,贫困村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漠泥沟乡的姬家村是该县典型的高寒阴湿山区边远贫困村,全村1794人,人均耕地1.1亩,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825元,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当困难。

  今年该县在姬家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19户,改造危旧房79户,暖棚养殖户40户,解决了姬家村119户385名群众的住房难、养殖难问题,群众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马麻二以前住的是五间危房,晚上睡觉都不安心,今年整村推进项目给他安排了危房改造项目,看着刚修好的房子,马麻二高兴地告诉我们:“要不是县上和乡上的支持,我根本就修不上这房子;我一定要发展好牛羊养殖,早日脱贫致富。”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系列民生问题,该县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投资10亿多元,开工建设了西北片、西南片、北塬等五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7条217.5公里农村道路建设,8个乡镇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8万亩梯田建设,500座农村户用沼气,2450户危旧房改造、1781户易地搬迁以及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全县的各族群众不再为行路、吃水等问题“犯愁”,开始在增收上“打主意”了。

  发展多元富民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该县推进精准式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之一。县上根据小康社会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种植、养殖、林果、劳务、布鞋、创业六大富民产业进千家万户工程,形成了千家万户创业的发展局面。

  掌子沟乡曹家坡村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中,根据群众善于养殖的习惯,投资36.8万元,为46户贫困户改造了圈舍,并每户补助4000元,发展育肥羊。

  今年,该县推广旱作农业11.09万亩,建成草莓基地657.3亩,建成高效农田节水核心示范区12个、4200亩;完成各类造林8.87万亩,打造了一批林业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全县油桃面积累计达到1600亩,产量达540多吨;啤特果面积累计达到14.09万亩,核桃面积累计达5.89万亩;引进推广苹果新品种1000亩,李子新品种西梅50亩,推广栽植软儿梨500亩;开工建设养殖场21个,全县畜禽存栏量达143.86万头只。特别是在16个整村推进项目村,改造圈舍693户,扶持贫困户693户,引进良种牛35头、良种羊3290只;在南塬乡张河西村、安家坡乡中寨村、韩集镇韩集村、马集镇多木寺村建扶贫互助社各1个;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68万亩。

  一个个富民增收产业的兴起,让各族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增强了他们致富的信心,而且为全县小康社会建设注入了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