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创建省级平安县工作纪实

23.09.2014  10:16

   稳定安人心和谐促发展

    ——临夏县创建省级平安县工作纪实

   中国甘肃网9月23日讯 据甘肃法制报报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临夏县始终坚持把社会稳定和平安创建工作作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县委确定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全面实施“123456”平安建设工程,即:紧紧围绕创建“平安临夏县”这一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两个提升”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三个平台”,建设“四大队伍”,完善“五项机制”,塑造“六个典型”,全面提升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县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打造“三个”服务管理平台

  在119个行政村建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依托,重点建设群防群治、流动人口管理、宗教管理、法律援助等“八大服务管理平台”;在城乡结合部的黄泥湾、民主、北塬等乡镇的10个自然村,重点建设群防群治、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社会救助、流动人口管理、宗教管理“六大服务管理平台”;在2个居委会全面推行社区党支部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政府部门派驻力量为依托,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重点建设群防群治、物业服务、群众权益保障、便民利民服务、文化体育卫生服务等“十大服务管理平台”。

   建立“四大”群防队伍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全面实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了2000人的专群队伍,8000个农村小技防设施,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000个。一是建立应急处突队伍。组建了100人的县级应急处突队伍,各乡镇建立了30人的民兵应急分队,二是建立公安专防队伍。落实军警民联动巡防机制,针对特殊敏感时期、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安保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联合巡逻,强化社会面上的巡逻防范;三是巩固发展专职群防群治队伍。依托县110指挥中心,辖区派出所、交警联动,加大了城区、重点部位、主要街道、重要路段的巡防,建立了治安快速反应机制;四是壮大了义务群防队伍。各乡镇、村社发动群众,以各种形式参与治安防范,着重在农村进行巡逻放哨,邻里守望。

   创新“三大”巡防模式

  在现有巡防力量和巡防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守点”、“巡线”、“控面”的三大巡逻模式。以城区、城乡结合部、重点集镇、重要部位等区域为重点,健全完善“社会面巡控网”、“农村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防范网”和“重要道路保畅网”,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巡防体系网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接处警系统,科学布点、合理配置,有效使用治安资源,落实各区位、各时段治安防范力量,在时间空间上紧密衔接,既要堵塞防范漏洞,又减少“死角”、“盲点”,确保治安防控体系协调、顺畅、高效运转。

   健全“五项”运作机制

  一是民情信息联享机制。密切联系单位、村社、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的维稳信息联动网络,定期预警,报送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对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三是群防群治联防机制。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地方、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健全专群结合的治安联防工作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防活动;四是突发事件联治机制。定期排查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和重点人员的管控,确定重点整治地区、行业和部位,统一组织专项整治;五是平安建设联创机制。围绕平安创建总体目标,整合各方力量,落实各项措施,广泛组织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各乡镇认真落实工作例会、首问责任、督查督办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台账,规范日常运作。

   开展“六大”创建活动

  一是巩固提高,提升创建水平。现已建成的21个平安乡镇加大巩固成果力度,按照社会管理的新标准、新要求,进行了查漏补缺平安创建内容,提升创建水平;二是实施依法管理,创建平安宗教场所。及时发现、调处因教产、教权引发的矛盾纠纷,组织宗教界人员学习宗教法律知识,平安宗教场所已达720所,平安宗教场所占全县宗教场所的97.5%;三是创建平安校园。狠抓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把周边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与学校“平安校园”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四是创建平安边界,构建和谐毗邻关系。与甘南、青海交界的马集、刁祁、麻泥寺沟等乡镇建立了定期座谈沟通制度,共同研究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的有关事项,积极调查处理争议和纠纷;五是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县各医院建立健全了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情况研判机制,有效预防了因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六是创建平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经常开展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及时化解矛盾,无职工违法犯罪,平安企业已达116家,占企业数的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