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统配从源头促进全市教育均衡

21.08.2015  02:55

资料照片

    我市中考统配政策实施九年之久,统配比例从最初的5%,扩大到今年的60%,成效显著。正如十一中学生家长顾焕秀所说:“如果没有统配政策,我的孩子不会有机会考进省级示范高中。如果没有统配政策,跟我一样的很多家长都会更加焦虑。”连日来记者采访中发现,统配政策正是从源头上推进了所有学校的均衡发展,让更多考生受益,实现了中考大公平。

    教育部要求统配比例不得低于50%

    据市教育局副局长南战军介绍,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对口分配制度,是国家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小升初择校压力、抑制学生盲目择校而提出的政策规定和要求。统配计划就是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享受分配名额进入优质高中的考生即为统配生。我市最早推行统配政策是在2007年,当年统配比例只有5%。但是,政策一经实施,立即受到很多家长的追捧,他们觉得这一政策让他们的孩子在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重新看到了希望。也正是在落实教育部对教育改革要求的同时顺应了民意,我市在接下来的八年时间里坚持实行统配政策,并在2015年扩大到60%。

    对于为什么统配计划要超过50%,南战军告诉记者,国务院、教育部在一系列文件和意见中,对于实施统配政策均有要求。《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08]6号)其中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招生要切实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必须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应将初中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将优质高中名额中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同时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办法。”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中提到:“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2014年,教育部基教一号文件和省教育厅发出的《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将不低于5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完善操作办法。

    全市各类学生均受益于统配政策

    8月19日,记者在外国语中学采访时了解到,李彦花的孩子今年中考600分,最后通过统配方式被录取到兰州一中。“按照兰州一中统招的分数线,我们的孩子是绝对上不了的。正是有了统配计划,孩子才得以被一中录取。”李彦花表示。另外,她还告诉记者,刚上初一时,她们就知道中考的统配政策,所以,实际上孩子的竞争对手就在本校,只要在全校范围内考到前面就可以上一个好高中。所以,孩子三年的学习也很轻松,孩子特别喜欢书法,课余时间都在练.书法,这个爱好一直保留到初三毕业。家长于娟告诉记者,他们的孩子今年考了615.5分,最后占了统配计划,被师大附中录取。“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615.5分根本考不上师大附中。但是,当她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老师给她详细讲解了统配政策后,让我看到了希望,并最终录取。”于娟说。学校校长王延宁告诉记者,统配政策非常好,使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主要是坚决遏制个别初中的“掐尖”教育。“掐尖”实际上制造了教育的不公平,制造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统配政策让学校中上游的学生都看到了希望,他们不用再去跟那些经过“掐尖”招生的学校的学生竞争,只要踏踏实实学习,在校内保持领先就可以被省级示范高中录取。

    十一中的学生家长顾焕秀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一诊598分。按照统招的分数线,这个分数想进兰州一中还是很危险的。但是,当她看到一中给十一中投放了14个统配计划后,她心里一下有了底,最终孩子通过统配计划考上了兰州一中。另外,她还告诉记者,孩子喜欢弹琵琶,要是没有统配政策,这三年孩子根本没有弹琵琶的时间,必须全身心地为分数奋斗。而现在,孩子一直弹琵琶,到了初三第二学期,她们才让孩子暂停一下,备战中考。她也注意到最近网上质疑统配政策的帖子,对此,她觉得如果没有统配,那么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很多中上游学生家长会比他们更焦虑。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我市今年省级示范校的招生计划一共是6587名,按招生计划的划分,30%为统招计划,60%为统配计划,10%为自主招生计划。也就是说,统招计划一共有1976名学生,而我市今年600分以上的考生只有1398人,远远达不到统招计划数,也就是说,即使自主招生计划和统配计划全部招满,30%的统招计划,完全够高分考生竞争。南战军告诉记者,因名额分配到校,使学生的竞争范围从全市缩小到学校,绝大多数学校和家长对统配政策交口称赞。

    “组合拳”促全市学校均衡发展

    外国语学校初三班主任李蕊玲告诉记者,统配政策给学校带来的好处就是:充分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她告诉记者,过去初中新生入学,学生流失较多。但是,今年一共划拨了526人,实际报到为523人。没有被“掐尖”的学生结构更为合理,这让老师教起来更有信心和积极性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为提高教育质量,采取了全方位的措施,打出了“组合拳”。通过名校建分校、住宅小区中小学配建移交、初高中分离办学、本校扩容增量等模式,扩大我市优质教育总量。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实施《兰州市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4—2016年)》提高教学点教育质量,抬升学校底部,通过现代化学校建设、学校品质提升项目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拓宽学校发展空间。同时,全市108所学校结成37个联合体,采取联校、联片、集团化、名校资源嫁接联动等多种办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迅速扩张和普通学校的加快发展,实现了互动互惠互补。通过实施“立德树人”工程、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和体育艺术教育等举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中绩效评价等手段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

    兰铁一中校长张德友告诉记者,实行了几年的统配政策对学校的生源影响不大,他认为,统配生录取有前置条件,既保证了这些孩子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有分数控制线,保护了高中校的利益。铁一中这几年中考录取线逐年提高,统配计划没有拖学校后腿。他同时表示,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办学质量目前差距并不大,学生在这些学校都能得到各得其所的发展。统配政策让他们的生源构成更加丰富。

    统配政策为兰州教育带来六大红利

    南战军认为,统配政策为我市带来了六大红利。

    第一,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兰州市早在10年前就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对口划拨”等招生政策。近年来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硬件条件基本均衡,但择校现象依然严重,通过统配生政策的实施,尤其是通过限制择校生享受统配生政策,均衡了各初中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极大地遏制了初中择校现象,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增强了中考招生政策的科学性。我市中考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学业考试为达标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施成果的一次检验,这就要求在中考科目设置、中考命题、考试方式等方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统配政策让每所初中学校的学生均有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就会释放初中学校的改革活力,减少唯分数论带给他们的压力,会让学校在更宽阔的空间内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第三,为深化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中考招生统配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学校的活力,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才进一步释放了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空间,通过考试评价促进教育改革的作用就会更加显现,也为教育改革创造了条件。兰州教育的诸多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肯定。

    第四,提高了教育质量。初中择校现象缓解后,初中学校的教育生态得到了极大优化,办学热情进一步激发,为教育质量评价创造了科学条件,整体质量有了提高。目前兰州市的高中招生制度使得优质高中数量增加,呈正态分布,有利于调动每所学校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学校间良性竞争。事实证明,统配生没有拖任何一个高中校的后退,近年来兰州市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以高考成绩为例,2015年全市高考共有120名学生入围甘肃省文理科前百名,占全省前百名的60%;全市有474名学生高考成绩达到600分及以上,占全省600分及以上人数的43.65%;全市一本上线率17.2%,比2014年提高2.66个百分点;二本以上上线率比2014年提高4.99百分点;高职高专以上上线率能达到96%。

    第五,丰富了教育公平内涵。以“就近入学”“对口划拨”为核心内容的招生政策,确保了教育的起点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他措施提高了教育品质,促进了教育的过程公平,高中阶段99%以上的升学率,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结果公平。从另一角度讲,初中生源相对均衡后,统配政策能更加促进每所初中学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公平。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各地采取切实措施破解初中择校难题,但个别学校以分择校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择校生不享受统配政策,维护了招生政策的公平执行。

    第六,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我市中考统配生政策的实行,家长和学生免去了择校之苦、缓解了竞争压力,学校生源逐步均衡,教育生态不断优化。因名额分配到校,学生的报考方向更为明确,学习积极性更高,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71%省会城市统配比例超50%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统配政策并非我市首创,在国内其他城市早已实施多年。截至2015年,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对口分配比例:合肥85%,长春、石家庄80%,沈阳、南昌、重庆70%,银川、哈尔滨、济南、郑州、太原、贵阳、兰州60%,乌鲁木齐、西宁、西安、南京、成都、武汉、杭州、福州、呼和浩特50%,以上这些省会城市的统配比例均超过50%,占全国的71%。为了提高分配名额的完成比例,使这一政策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录取标准。其中沈阳市按照省教育厅指标到校不得附加限制条件的要求,取消指标到校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南战军同时表示,在我市统配计划面向所有学生,但也是有前置条件的。享受优质高中对口分配名额的考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初中三年在籍在校的应届生;第一志愿必须填报对口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A等;必须参加中考,且科目Ⅰ的成绩必须在报考学校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下50分以内或者省级示范校最低控制线之上。因不具备录取条件而产生的剩余统配名额,将会返还到统招计划中,按照考生志愿和成绩从高到低依次进行补录,直至完成计划。

    2015年城区优质高中统配计划共3283名,符合对口条件被统配录取的考生有2373名,占对口计划的72.28%,实际完成的统配比例为43.37%。

    名词解释

    统配计划:是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享受分配名额进入优质高中的考生即为统配生。我市最早推行统配政策是在2007年,当年统配比例只有5%,2015年扩大到60%。

    统配条件

    我市统配计划面向所有学生,但也有前置条件。享受优质高中对口分配名额的考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初中三年在籍在校的应届生;第一志愿必须填报对口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A等;必须参加中考,且科目Ⅰ的成绩必须在报考学校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下50分以内或者省级示范校最低控制线之上。因不具备录取条件而产生的剩余统配名额,将会返还到统招计划中,按照考生志愿和成绩从高到低依次进行补录,直至完成计划。

    六大红利

    1.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增强了中考招生政策的科学性

    3.为深化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4.提高了教育质量

    5.丰富了教育公平内涵

    6.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