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加分乱象纷呈:汉族学生考前称自己是回族

25.07.2014  12:00

图片来源:网络

  中考加分,无疑是这个夏天最火热的话题之一。

  本来“连冰鞋都踩不稳”,却一路过关斩将,成为花滑“二级运动员”;本来一直是汉族人,在中考前却忽然宣布自己是“回族”……

  随着最近哈尔滨等地中考加分丑闻的曝光,这个本就“敏感”的话题,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几十名北京中考“裸分”家长将一份附有4000余人签名的“部分中考学生家长对北京中、高考加分的意见”材料,递交到北京市教委信访办,呼吁“取消加分”。

  那么,中考加分有没有必要?该如何规范?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一问:中考加分该不该取消?

  中考加分有多少种?

  根据记者调查,考生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在体育、科技、艺术比赛中获奖,以及是“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归侨子女”等,均可在中考中获得相应加分。

  2010年,北京首次公布中考加分考生名单,当年报考人数为10.2万,其中加分(含优先录取)人数9000余人,加分考生占全部考生的比例超过8.8%。到2014年,北京中考报考人数下降到8.9万,但加分人数却上升至15786人,接近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总报考人数,加分生占全部考生的比例迅速增长到17.7%。

  如此多的种类,如此大规模的加分人数,正是家长们质疑中考加分的原因之一。

  “这种问题确实有,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一名做了十多年班主任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经手班级的加分学生中,“大概有七八成的加分注了水”。

  今年孩子参加中考的网友“水木双清”在E度教育网论坛上发帖“面对中考加分,我可以淡定,但不能不表明态度”,其中列举了中考各个加分项目的不公平,他写道:“中考是目前我国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但如今,这点残存的公平也正在被这种方式(加分)一点点蚕食。

  天津南开中学教师谢家明指出,加分制度的初衷是寻求公平,也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徇私舞弊的情况,与初衷背道而驰。“加分不宜全部取消,确实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加分项(烈士子女等)还应保留。但如三好学生、市优干等项目,会加大权力寻租的空间,应该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是调整中考加分政策的时候了。设计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什么,什么样的政策才是科学合理有意义的,当前主要问题和原因等都应该反思和改革。”北京丰台二中副校长陈维贤坦陈,加分政策承担了其不应该承担的职能,有些曾经合乎情理的政策已不能适应当前实情,必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