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通渭县常河职中精细管理办食堂 勤俭节约留美名

27.06.2014  17:42

   中国甘肃网6月27日讯 (通讯员 牛建军 赵世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渭县常河职业中学针对群众反映“学校食堂对外承包,管理难度大,食堂饭菜质量差,学生随处扔馍倒饭,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将学生食堂由对外承包纳入学校自主经营,并深入开展“勤俭节约”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加强节约型校园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学校勤俭办学的成功之路,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节约之星”殊荣。

  创新载体,大力开展“勤俭节约”主题教育活动。在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该校把食堂浪费作为最大的奢靡之风进行整改,不断创新载体,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了“勤俭节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在校园、楼道、食堂张贴节俭宣传标语、图片,利用班会、集会、晨会和校园广播站宣传勤俭节约典型,营造浓厚的节俭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开展“节俭星”评选活动。通过“每周一星”的评选和推介,创建“勤俭自强美德少年榜”,大力宣传勤俭节约的优秀典型,让勤俭成为校园风尚。二是开展主题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评选活动,通过大家讲、共同写,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是开展“光盘行动,人人有责”主题活动。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讨论等形式,征求师生对饭菜质量的意见,根据学生口味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尽量使饭菜形式多样化、可口化,争取学生不留剩饭,做到“光盘”要求。四是开展“三环式”监督活动。通过学生互相监督、学生会节俭员监督、值周教师和班主任义务监督,形成“三环式”监督机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和用餐浪费现象,及时曝光。曝光台人数由原来的每天10人以上变为现在基本无人上曝光台。

  完善机制,细微环节规范节俭行为。学校反复调研,不断探索,以“保本、微利、营养、安全、卫生、节俭”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制度,强化过程管理,规范运行机制,使节俭行为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细节。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食堂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制度》、《食堂原材料采购制度》、《食堂管理人员职责》等制度,形成分管领导负责抓,总务主任具体抓,专职职工分头抓,班主任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二是配备工作人员。总务处全面负责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委派1名食堂专职管理员,配备采购员、保管员、出纳、会计,公开聘请有等级证的食堂大师,招聘从业服务人员8名。三是严把“进出口关”。每周先由厨师根据需要列出菜单,经食堂领导小组审核后,由采购小组(校长、副校长、总务主任轮换和采购员组成)周一前往甘谷疏菜批发市场批量采购。通过科学预算、严格管理、规范采购使饭菜成本降低8.5%左右。四是规范食堂从业人员行为。学校对聘用的厨师、从业服务人员统一进行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节俭意识,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和男女差异进行份量调济,使食量大的学生吃饱饭,食量小的学生不剩饭,大大减少了泔水垃圾的数量。五是加强监督评议。联合社会人士、家长、教师、学生代表组成膳食委员会,对食堂从食材采购、加工、发放、用餐等各环节进行监督,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既保障饭菜质量,又杜绝铺张浪费。强化措施,提升节约型校园文化品味。把勤俭节约贯穿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个细节,努力打造节约型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开展“勤俭朴素习惯”养成教育。深入开展自觉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光盘行动,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不追求奢华、不向父母提过高的物质要求,不攀比、不浪费,爱护和珍惜劳动成果等争创活动,让勤俭节约成为学生习惯。二是家校联合开展节俭教育。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途径,家校联合行动,引导学生将勤俭节约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校形成弘扬美德、勤俭自强、励志上进的育人导向和良好氛围。三是陪餐制度构建文明用餐环境。学校成立以年级为单位,包级领导、班主任负责的陪餐制度。在每顿饭前15分钟组织学生有序就餐,吃啥点啥,杜绝浪费,依需分配、席内互补,做好陪餐记录,着力构建文明用餐环境。通过以上举措,食堂剩饭由起初的每日40公斤左右减少到现在的2公斤左右,食堂餐厨废弃物由一天150公斤左右减少到50公斤左右,仅此一项食堂年减少浪费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