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中的立冬“养生良方”:与万物同呼吸
中新网兰州11月7日电 (记者 冯志军)11月7日是农历九月三十,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敦煌研究院当日梳理归纳了古老敦煌石窟中的塑像、壁画和敦煌遗书中涉及立冬时节使人自身受益的养生、养神良方,即与万物同呼吸。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季意味着一年接近尾声,是蛰伏和蓄藏的时节。立冬,就是这万物翕伏的开端。在立冬时,人虽无需为“冬眠”做准备,却也该由动转静,顺应物候变化,调伏身心。“静呼吸”便是利用这自然之间的肃静使人自身受益的养生、养神良方。
图为敦煌遗书P.3810《呼吸静功妙诀》。敦煌研究院供图“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根……息总百脉,一呼则百脉皆开,一吸则百脉皆合。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呼吸二字。”敦煌遗书《呼吸静功妙诀》中提及的“呼吸原理”,与现代科学亦有相合之处——人类生命活动的关键是能量转换。
一呼一吸之间,皆为“行气”作为维持人体正常运行的“气血”之“气”,来源有三:禀受于父母的“元气”、后天食物营养之“水谷之气”和日精月华之类的自然界空气。行气,便是通过自我控制,使体内的三种气息相互补充调和,达到充盈强健的目的。呼吸的妙处亦是古代医术所追求的核心——长寿。
仔细观察敦煌早期的菩萨形象,时常能发现菩萨的腹部微隆、肚脐突出,似乎画师在勾描晕染时刻意强调了他们的腹部。脐部在禅定调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更是将脐中视为人体精血之海,三焦之源,呼吸之根,精神之舍。
还有一些“含蓄”的表达——敦煌壁画、塑像中的若干禅定形象,都在以其气韵神态传达吐纳之间气息的舒缓平和,不难感受其中的淡定和喜悦。莫高窟第259窟禅定佛塑像,体态端庄,正结跏趺坐在佛座上,双手在腹前重叠作禅定印。他双眼微睁,嘴角微扬,在圆润的下巴上留下笑窝,眉毛、鼻子、眼角都露出笑意。
这身禅定佛被称作“东方蒙娜丽莎”,然而它的创作时间要比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早一千多年,神韵却完全不输后者。
敦煌研究院认为,一呼一吸有学问,拿捏好了便是短暂的大脑SPA,在彻底放松的同时使大脑皮层和全身脏器得到休憩和调养;亦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在倦意渐深的冬日,不失为想要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有效途径。(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