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第四批双联蹲点干部民情日志

30.10.2014  19:17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旨在加快我省广大贫困地区农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了保证双联村工作的连续性,使干部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根据《关于选派双联干部开展轮流驻村蹲点工作的通知》(甘卫办函〔2014〕216号)要求,我中心第四批双联蹲点干部在接受卫计委和中心培训后于8月16日-9月15日入驻元明村开展双联工作。
第四批蹲点人员共有两人,均连续两年在双联村蹲点,同村干部很熟悉,因此工作起来,很容易沟通和协调。入村后,我们就积极同村委会联系,召集村干部召开了碰头会,会上元明村支书介绍了村里双联各个项目工作进展情况,中心蹲点人员将需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介绍,会上村干部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我们的双联工作。
根据中心对蹲点干部工作任务和要求,我们很快同当地群众、干部打成一片,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努力为当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现将我们一月来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继续开展健康生活方式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第四批蹲点人员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村干部带领下每晚利用村民农忙完在家时间入户进行问卷调查,每到一户,我们就同村民先拉家常,了解村民生活状况,对双联工作的看法和要求等。聊天中间插问他们一些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最后再按照调查表内容进行补充提问,完善调查表格。由于调查问卷内容过细,加之有时语言交流不畅,同时同村民拉家常时间长,最少一次只完成了4份调查问卷。我们总共完成调查问卷40余份。
2、文化墙建设和村级老年人活动室收尾工作
元明村、选道村的文化宣传牌和宣传墙建设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从协调村委会选立牌地方、立牌、安装直到全部完成前后用了1周时间,在此过程中我们全程参与,同广告公司安装人员一起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安装工作。共完成图说计生、传统文化等内容的健康文化墙、宣传牌共计97块。同时协助完成了村老年人活动室粉刷油漆和活动场地的硬化工作。
3、联系爱心人士为村里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
经过我们和村干部交谈中了解到元明村里有一些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因此我们有了为这些老人做一件好事的想法。为了准确掌握这些老人的生活现状,我们根据村委会提供的老人名单进行了摸底,每到一户,我们都同老人亲切交谈,详细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最后我们选择了13名老人作为资助对象。
根据联络的爱心人士意愿,我们2次赴元明小学,向老师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深入学生家中对其家庭状况进行了解,最终确定了2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作为爱心人士的资助对象。
9月13日,虽然天下着绵绵细雨,但仍挡不住爱心人士的热情,爱心人士36人来携带捐助的物资来元明村开展献爱心活动。捐助仪式上莲峰镇镇领导、元明村村支书在对爱心人士表示感谢。爱心人士代表发言说以后会多举办此类活动,为这些老人和学生尽一点绵薄之力来帮助他们。活动共筹集爱心捐款42300元,购买了大米30袋,面粉30袋,食用油15桶,棉衣15件,被套15套。另还有捐助的崭新衣物、书包等物资。以上物资全部发放给这13为老人和2名学生。同时还为13为老人每人捐助现金2000元,2名贫困学生每人1000元,并由2名爱心人士资助至高中毕业。
二、蹲点感受
1、群众对脱贫愿望迫切
元明村群众人均收入还很低,村民收入主要靠药材和农作物,由于务农收入不高,因此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和一位村民交谈中了解到,其在村中年收入为中上水平,每年大概有15000元左右的收入,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也注意到,90%的村民家庭年收入不足5000元。因此大部分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也对双联工作引进的药材市场、养殖场等项目充满期待。
2、村民淳朴热情
通过与村民的接触后,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每一位村民的热情和淳朴,无论是走访贫困户还是入户进行健康问卷调查。每到一户村民都非常热情,为我们端茶倒水。我们感到很亲切,有一种走亲戚的感觉。我们和村民拉家常,有时一聊不知不觉就1个小时多。走时有的老人拉着我们的手,送我们到门外。村们的热情深深的感染了我们。
3、群众生活水平低
在调查问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少数群众虽然收入很低,生活条件很差,但其对收入和居住条件也满意,说明群众对生活条件要求很低,很容易满足。这种思想虽然表达出群众质朴的一面,但这种思想也会制约其家庭的发展,减弱其发展家庭经济的动力。
4、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值得学习
蹲点期间,正值元明村药材市场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期间,药材市场建设需征用120余户村民的麦场。由于牵扯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需挨家挨户进行动员和劝说。我们看到村干部起早贪黑走家串户,有时工作到凌晨。在和村干部交谈中,了解到有少数村民由于不理解,而对他们进行谩骂,但他们为了元明村的美好未来忍受着莫大的委屈。最终经过努力,在一周内完成了村民麦场的征收,麦场上的草垛也由村民自行进行了搬移。目前占地60余亩的药材市场已全面开工建设。他们这种为大家而忘我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省疾控中心 兰光 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