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5万余平米

27.10.2015  07:23

    核心提示

    5年来,在中央及省市的大力帮助与支持下,皋兰县先后完成皋兰四中、水阜中学整体迁建及黑石川小学等43所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消除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全县中小学已经全部消除D级危房5.52万平方米。

    不久前,皋兰县九合中学的480名农村学生高兴地搬进了新校舍。像皋兰县九合中学这样新建的校舍,在辖区共有43所。自2009年皋兰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以来,辖区城乡一栋栋或新建、或改造的崭新校舍接连拔地而起,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目前,皋兰县整合纳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的项目已达92个,总投资2.06亿元,现已完成规划投资总额的90%,新建校舍12.23万平方米。不论是开工率还是竣工率,工程进度和效率都赶在了前列。

    “孩子们在这样的学校里上学,大家都很放心!”日前,记者在皋兰县城乡一些学校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最好的建筑是学校!

    如今在皋兰,不论是地处大山深处的山乡小学,还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一处处校舍窗明几净、焕然一新;一片片校园绿树成荫、充满生机,无不展示着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

    “资金筹集是顺利推进教育基础建设工程的基本保障。”皋兰县教育局局长彭维坤告诉记者,县政府在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实施中财政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明显。在每年的中央及省、市、县财政预算中,都有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实施。新增财力向教育工程项目倾斜,以“政府办教育”的理念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在皋兰已经得到很好体现。

    皋兰是一个农业小县。财力不足一直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但自从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实施后,县政府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4360多万元,用于加快教育基础建设项目步伐。其中最让城乡群众称道的是县政府将原规划建设东湖公园的黄金地段用于建设校园。     

    如今,投资3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达1.72万平方米迁建的皋兰四中新校园,已成为一所校园布置园林化、建筑风格艺术化、功能设施现代化的花园式校园。

    教育基础设施项目的成功实施,使皋兰中小学校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学校真正成为最牢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场所。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等教育热点问题,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迅速扩大,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进一步缩小——皋兰县政府县长杜宁让如是说。

    为加快校舍维修改造进度,确保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皋兰县发改、建设、财政、国土、规划、教育等部门通力合作,开辟了校安工程“绿色通道”。

    工程质量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生命线。教育基础建设工程特别是校安工程启动以来,皋兰县每年将教育民生项目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兴办实事之一。县上成立发改、财政、教育、城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聘请西北市政设计研究院和兰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排查鉴定专家组及辖区住建、地震、水利、消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校舍开展详尽排查鉴定。

    在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建设开工前,严格实行工程招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同时,还聘请一名监督工程师对辖区内校安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监管。另外,通过编发简报等形式加大对项目宣传力度,公众对校安工程的知晓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皋兰县教育局基建办主任张生富说:“在所有开工的教育基础项目工程施工关键环节,我们学区和学校的校长大多守在工地,盯在现场,监督施工。这样就从源头上防止了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问题,避免了检测不合格再重新返工的麻烦。

    皋兰县教育基础建设工程项目所有资金纳入专户管理,实行按工程进度分期核拨的办法,施工单位申请拨款时,需由校安办负责人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签字确认。这样以资金拨付为抓手,加大了校安办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的进展。与此同时,工程审计及时跟进,全程监督,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住建、规划、国土、气象、地震等部门还联合开辟了校安工程“绿色通道”,累计减免各项费用119.65万元,最大限度降低了校舍建设的成本。

    “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学校,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皋兰县基建办负责人,拿着一些学校的老照片对笔者说。以前,山区的孩子们大都在这样的学校上学。

    照片上,砖木、土坯结构的校舍破败不堪,设施十分简陋,校舍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现在,一些易址新建的学校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为乡镇村标志性建筑。

    与过去相比,很多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课有上课的地方、活动有活动的地方,吃饭有吃饭的地方、休息有休息的地方,可谓各个功能室俱全。

    “学校从曾经的瓦房,发展到今天的多栋楼的规模,甚至那些以前原本只属于城里学校的多媒体、校园网以及水冲厕所等设备设施,也随着教育基础建设工程走进了学校。”在皋兰县什川镇明德小学工作了30多个年头的校长魏政琪,见证了教育基础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学校一点一滴的变化。

    在教育基础建设项目中,皋兰县集中人、财、物资源办大事,整体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了项目的综合效益。县上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虑人口、交通等因素,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由三年前的71所减少到了53所。同时,结合寄宿制学校建设、学前教育、高中集中连片项目、初中工程、薄弱学校改造、煤改暖、改厕治污等农村中小学项目的实施,为学校配备了饮水、食堂设备,为2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解决教学楼、公寓楼的改暖配套工程,在保证校舍安全的同时,还大大改善了师生的生活条件。

    长期以来,皋兰县城乡仅有1所公办幼儿园。为彻底解决全县适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根据辖区公办幼儿园的分布现状,目前共实施了12所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在园幼儿园人数约2200人,公办幼儿园基础办学条件从此得以彻底改善。

    随着教育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农村学校校舍建筑得到明显改善,中小学校舍达到了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什川学区校长张连祯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校长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也不为维修校舍发愁了!

    “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改善城乡办学条件,理所当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应担当起抓教育的重要职责,不辜负人民群众的厚望和期盼。”采访结束时,皋兰县委书记宗满德对记者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学校也有了安全漂亮的校舍,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基础建设项目从此给皋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园环境美化了,教学设施配套了,教育质量提高了。至此,皋兰教育再次舒展出更加绚丽的新画卷……

    □记者董永前特约记者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