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组揭体育领域"腐败暗箱" 钱权交易如何彻底根除?
中国兰州网1月28日消息 (记者翟永冠黄筱刘硕)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对于中央巡视组巡视后发现的问题反馈整改落实情况。由此揭露出的“体坛腐败”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足球黑幕、全运会乱象、贿赂成风等“乌云”,已在中国体坛上空“漂浮”十余年之久。从2001年多名官员身陷足坛“打黑风暴”开始,诸多体育“潜规则”逐一浮出水面。专家表示,中央巡视组将“反腐目光”锁定在体育领域,从改革并落实制度入手,或许能成为解决体坛“痼疾”的破题之道。
体坛乱象“掀起盖头”,巡视“清单”获网民“点赞”
今年年初,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赵磊,因受贿30万元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指控称,赵磊于2009年4月、9月间,利用职务便利,为河南省跆拳道项目提供帮助,先后两次收受时任河南省体育局局长韩时英给予的钱款共计人民币30万元,赵磊于2011年10月13日被查获归案。
从谢亚龙到陆俊再到赵磊,多位体育界官员和裁判员被查处;潜规则、暗箱操作、私相授受、虚假比赛,近年来体育界丑闻的各种丑闻被接连曝光。事实上体坛腐败的问题由来已久,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曾经的“反面典型”足球为例,长期以来中国足球是国人心中的痛,泱泱大国“转”不动脚上的小球,很多球迷把原因归结到足协体制内的腐败。2009年中国足坛发起了一场“打假扫黑”风暴,数百人到沈阳协助调查,多人受到法律制裁。
吉林省体育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体坛腐败专业化、隐秘化,也带有“能人腐败”的特征。在好成绩的掩盖下,因为缺乏监督,腐败分子在其擅长的领域有极大的权威,加上公众和管理部门更多把注意力放在成绩上,腐败行为在“成功光环”下容易被忽略。
2014年11月,中央巡视组对国家体育总局的巡视反馈意见出炉,揭开了体坛腐败的“盖子”,网民也对此诸多赞誉。有网络舆情监测抽样数据显示,有41.5%的网民对中央巡视组的评语“点赞”,高达56.2%的网民呼吁在“揭开盖子”后,更需要进一步大力查处、整顿体育行业的腐败现象。
巡视组揭露体育领域“腐败暗箱”
中央巡视组进驻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领域腐败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揭示。有专家表示,从巡视组反馈的情况,体坛腐败负面影响不容小觑,综合而言,体育腐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审批、选派不透明,权力寻租空间大】比如在足球领域,不少裁判被业内人士称为“御用裁判”,这有可能是足协高层人士“遥控”的结果。据公开报道显示,原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南勇被捕,与他和中超多家豪门俱乐部勾结,买通裁判控制比赛结果有关。
以曾经纵横中国足坛长达10年时间的著名国际级裁判陆俊为例,2011年因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陆俊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在刑拘期间,他交代自己“2001年全运会足球比赛就开始和足协官员勾结吹假球”。
【弄虚作假,亵渎体育精神】《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提到,面对金牌带来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少数领导干部出现了完全错误的政绩观,片面追求运动成绩、金牌数量,疏于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教育、引导和严格管理,甚至给予错误的政策导向,导致少数运动员、教练员在赛场上为取得好成绩不择手段,公然违背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甚至铤而走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赛事经营“猫腻”多,成利益输送窗口】在我国每年涉及体育的各项赛事不计其数,开发经营缺少规范和监督。在足协的一系列腐败丑闻中,足协官员在赞助商洽谈过程中存在“猫腻”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体育赛事已经成为部分官员“中饱私囊”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