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中国飞船爆炸,这是必要的乌鸦嘴

30.10.2014  14:34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当地时间28日晚间发射“天鹅座”飞船,但火箭在升空后6秒钟爆炸。爆炸原因尚不清楚,好在目前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但计划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的2200公斤补给物资付之一炬,运载工具也遭受严重损毁。

  美国飞船发射失败无疑是值得惋惜的,尤其是爆炸当时火光冲天的画面通过电视直播,让人在惊呆之余不免沉重叹息。对此,互联网上虽有一些幸灾乐祸看热闹的声音,但中国社会总体上保持了理性的态度,这是令人欣慰的。

  不过,万一类似的重大失败发生在中国身上,我们是否也能从容接受呢?

  如果说这是一句乌鸦嘴,那它也是非常必要的提醒。我们当然希望中国乃至人类的科学探索都顺风顺水,但事实是,科学探索往往是面向未知的试验,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出现失败太正常了。即使考虑准备再周全,也难保万无一失。

  而一向以高精尖著称的航天领域更是如此,一丁点隐患和意外情况都有可能酿成严重事故。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仅仅因为推进器上的一个O形环失效,就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造成7名宇航员丧生的惨剧。

  中国航天事业近年来经历飞跃式发展,从神舟飞船、嫦娥工程到天宫一号,取得了一连串的重大成功,可谓是捷报频传。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引起世界性的震撼和惊呼。

  但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摆正心态,千万不能陷入“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思维定势,那样只能是不切合实际地自我加压。今年年初,玉兔号月球车完成部分任务后发生故障,但公众对于这一问题表现出充分的宽容和理解,这是值得赞赏的,由此也能看出中国社会的弹性在日渐增长。

  真正的强大是能经得起失败,容得下失败,而且不因为一次失败就怀疑退缩,轻言放弃。航天科研人员本就肩负着国家荣誉和公众期待,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社会更应当包容可能出现的瑕疵甚至失败结果,这不仅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对客观规律的体认。

  谁都不希望失败。失败不仅苦涩,还时常让人痛心,但失败也有价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荣耀的。因为往往是前面的失败孕育了后来的成功,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相信有关科研人员会从美国飞船爆炸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此铺陈人类科学探索的更大进步。(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