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中国金融业勿过度依赖高杠杆

25.05.2015  12:27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5月23日、24日,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新常态、新金融”在清华大学举行,知名学者与业界领袖就“经济新常态”下的全球金融业机遇和挑战各抒己见。“目前国内金融业的杠杆率过高,在此情况下加大银行信贷投放是饮鸩止渴的不智行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论坛上的言论引发业界关注。

  吴晓灵解释,银行不能总是要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还需提高金融配置效率。中国民间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非法集资,说明中国不缺钱,缺的是合法的渠道让资金投到实体经济上去。“市场经济的不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的不健全,以及服务意识欠缺,使得中国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而直接融资的不发达更是阻碍了投资者与融资者的连接渠道,于是出现了中国资金多又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吴晓灵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应对挑战的重要措施,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在间接融资市场上,当前的重点应该是大力发展场外市场,特别是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以及券商柜台市场。

  对于目前金融业过高的杠杆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王兆星也在论坛现场提出,不能将杠杆率“神化”。

  王兆星分析,对于一个刚刚毕业、刚刚就业的大学生和刚刚结婚的年轻夫妇而言,他们非常期待有一幢自己的住房,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积蓄,如果能有一笔最初的首付,通过未来的收入以及把房子作为质押,就可以从银行贷款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提前获得这幢房子,拥有这幢房子的居住权、使用权和所有权,这就是杠杆的作用。

  然而,让人们能够“预支未来”的金融杠杆是把双刃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高杠杆惹的祸。国家、企业、银行、个人高负债、高杠杆,最后形成了金融危机。危机之后开始了去杠杆进程,结果是经济萎缩衰退、复苏放慢。”王兆星提醒。

  美国鹏睿金融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及常务副部长法兰克·纽曼提供了两组数据对比:美国金融资产是美国GDP的11倍,中国是2倍;中国银行业所持有的资产占全部社会金融资产的70%,而美国银行所持有的资产仅仅占全部社会金融资产的8%。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反映出银行业持有资产仍占据较大的“垄断”地位,在互联网金融逐渐渗透的当下,银行业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金融业,亟待转型与变革。

  在周末的论坛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文海兴只是申明了监管原则,“监管机构的首要任务在划好业务红线的同时,也要为业务创新预留空间。政府监管、行业治理、市场约束应保持动态平衡,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