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堂“经典场景”搬上英国课堂:看教育的冲撞

07.08.2015  18:07

  中国兰州网8月7日消息 当博航特中学校长尼尔·斯托尔写道:“今年初春,我的学校部分沦陷。中国国旗自豪地飘扬在操场上空。”从中,可以体会这个英国校长复杂的心情,要接受这样一个“先锋味”十足的实验--请5名中国老师来上一个月的课,且完全按照中国课堂的“规矩”,所要面临的舆论压力难以预测。果不其然,当这部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8月4日才播出第一集,英国媒体、社交网站沸腾了,仿佛人人成了“国际教育比较研究专家”,而相关幕后细节也被一一挖出,俨然成了这个盛夏英国最热闹、也最意外的新闻。

   与BBC的约定:“演绎”原汁原味中国教育

  因为BBC的这部纪录片,5名中国老师红了,不只因为他们的学科水平,更因为他们毫无语言障碍地把中国课堂上的“经典场景”搬上英国课堂。参与录制的这5名中国教师其实很有特色,2名老师来自国内名校,分别是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中英语教研组组长、省特级英语教师李爱云,以及杭州外国语学校的“80后”数学教师邹海连,平时主讲IB数学(一门国际课程)。其他3名老师均为英国本土的中国老师。以第一集中人们印象深刻的“蝴蝶结老师”--科学老师杨俊(音)为例,她在英国学校从事了10多年教学。

  可以说,这是一群当今教育群体里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熟悉世界教育趋势,甚至深谙西方课堂的教学“招数”。那么,为何还会出现“统一校服”、“集体做早操”、“一天12小时学习”、“夜自修”、“50人大教室”、“值日生”、“班干部”、“眼保健操”这样的怀旧场面?要知道,不少场景在中国而今的课堂也已成为历史。

  这似乎出于BBC与5名老师的一项重要“约定”:把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尤其是与英国教育对比强烈的,搬来吧!根据已披露信息,BBC在选择老师时有3条要求:第一,教龄满5年;第二,从事英语语法、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第三,全英文教育。需补充的是,根据媒体已披露的信息,BBC在与中国老师沟通时还反复强调了一点:希望他们在英国上课时,能用中国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

  “因为文化差异的冲突往往能带来戏剧性与喜剧效果。”也难怪,英国媒体在第一集播出后就打出这样一个评论标题:“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记一部文化差异下的喜剧”。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