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寻找传统文化基因

07.03.2016  11:51

    在荧屏满是真人秀的情势下,央视最近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给当下荧屏吹进了一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清风。节目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知识在“”背景中复活。节目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等观众喜爱的文化专家担任嘉宾,或巧妙地把每道题目引申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或深刻解读诗人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真正感悟到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节目在表现形式上也颇具匠心,在为数不多的诗词类电视节目中别开生面。从全国范围内上千位报名者中挑选出106位“诗词达人”参加节目录制,场面十分震撼,体现了一定的全民参与性。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其基本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对诗歌的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国诗词大会》创作组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并重”,邀请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近一年组建诗词题库。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每一位中国人都可以通过重温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也能提升个体的文化素质、审美精神、表达能力等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央视

    《中国诗词大会》的录制播出,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以如此高的规格推出的这档诗词节目,体现了央视对中华诗词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对普及中华诗词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从该节目的播出效果看,选手的从容镇定,嘉宾评点的深入浅出,以及形式新颖的赛场设计,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从涉及的诗词作品及参赛选手的表现来看,正如有的评论者指出,在这场诗词视听狂欢的背后,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题库取材范围有些保守,片面追求节目的“全民参与”性而忽视了必要的提高。参赛作品的选材范围,几乎全部限定在中小学语文课学过的篇目之内;题目的设计流于单调,“考题”大多是直来直去,缺乏变化与美感。

    在笔者看来,《中国诗词大会》,正是对历史文化特别是流传下来的诗词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的突出表现。它以朴素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昭示观众:我们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地、合理地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

    近年来,央视在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并使之发扬光大上,做了许多普及与提高的工作。事实上,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旺盛活力,离不开整合本土文化这个重要环节,离不开电视媒体与广大观众的相互配合与相互促动。在此意义上,央视推出的《中华诗词大会》,以及此前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股文化合力,势必会对广大观众形成一种颇为有益的文化熏陶。

    □据《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