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贸区升级扩容 新版负面清单“费思量”

01.04.2015  15:51

  中国兰州网4月1日消息  中国商务部长助理王受文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中国四个自贸区今后采用的负面清单基本一致,但略有不同。

  “因为负面清单放开的多是中央事权,针对的是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不可随意更改或瘦身,四大自贸区应用同一份负面清单。”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对此作出解读。此外他认为,负面清单的“略有不同”体现在各自贸区将根据当地的发展特色,以附录的形式扩充地方所需的改革措施。比如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3.0版本,就是对上海金融改革探索的有利补充。

  中国新设广东、福建、天津三大自贸区即将挂牌,上海自贸区也将由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扩大至120.72平方公里。作为上海自贸区建设一年半以来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新版负面清单在中国自贸区板块升级的背景下,颇为引人关注。

  负面清单奉行“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将不能做的事放进“笼子”内,宣告“笼子”以外的都可以做。然而在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龚柏华看来,要真正实现“非禁即可”,中国的负面清单尚存在一定距离。

  他说,“在限制类的事权上,2014版负面清单一些限制条件并不明确,操作性不强,该澄清明白的应该明确。”他举例道,比如负面清单中限制某类产品的生产或批发销售,却未明确限制的具体条件与细节,也没有标准。至于一些针对制造业的禁止类事项,是否必要合理值得思考。在排除产业挤压、国家安全等问题上,应该放宽与国际惯例接轨。

  对于如何进一步压缩新版负面清单,中央及各地自贸区官员颇费思量。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说,负面清单不应简单理解成“越短越好”,2015版的负面清单将在结构上进行优化,即加强透明度与可操作性。

  他说,上海自贸区2014版的负面清单中,针对服务业的特别管理措施占比只有一半,另外一半针对的是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发达国家的负面清单条数不仅短,针对的主要是更为复杂的服务业。中国制造业相对其它领域的探索较早,管理经验更为成熟,所以规定的门类较多。

  这意味着,在2015新版负面清单中,开放的风将有望吹向制造业,而针对服务业的事项将得到细分优化。

  不言而喻,更加透明、更具操作性的负面清单将是上海及其它新设立三个自贸区未来探索的方向。而“不唯短”并非不再压缩负面清单的长度,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时明确表示,负面清单要继续压缩。

  2014版的负面清单中,特别管理措施共计139条,较2013版减少了51条。多位上海官员曾多次表态,2015版负面清单将争取压缩在100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