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吗?

27.11.2015  10:05
原标题:中国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吗?

  “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习近平多次谈到“中等收入陷阱”,也多次表达中国肯定能迈过去的信心。

  “中等收入陷阱”有何为例,中国能否避免,中国如何避免?

  何为“中等收入陷阱”?

  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意思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谈到为何使用这一概念,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因德米特·吉尔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霍米·哈拉斯撰文表示,当时世界银行发现,对于亚洲中等收入经济体来说,还没有便于传播的发展战略。“经济决策者开始思考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所需的经济增长来自何处。

  统计显示,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后,许多国家便陷入经济增长停滞期。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定义,低收入国家是指人均国民收入在824美元以下,中低等收入国家是825美元至3254美元之间,中高等收入国家是在3255美元至10064美元之间,高收入国家则超过10065美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介绍说,陷入“陷阱”的国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既丧失了与低收入、低工资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没有能力同发达经济体在高技术创新领域展开竞争,经济无法由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资源能源类自然禀赋向依靠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

  中国的现实担忧

  “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说道。

  尽管我们有跨越的信心,也必须正视跨越这一陷阱的难度。在今年4月的“清华中国经济高层讲坛”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警告说,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存在着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他认为,如果能完成几次全会关于2020年之前设定的任务,我国将绕开这一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威力早已为世人所知。

  “当然我们有信心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确实很难。”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分析说,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二战”以后100多个国家里只有十几个国家能躲避“中等收入陷阱”,这其中除了资源型国家之外,只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做到了。

  金立群介绍说,1950年以来新出现的52个中等收入国家中,35个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一些国家甚至深陷其中长达60余年,如秘鲁、哥伦比亚和南非等。与此相对的是,一些经济体特别是东亚新兴经济体只用了不到10年就完成了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跨越,被称作“东亚奇迹”。

  如何跨越“陷阱”?

  如何避免陷入这一陷阱,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出过一系列措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他提及最多的措施。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接受外媒采访、在美出席欢迎宴会等多个场合,习近平都阐释了这一理念。

  这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方向。

  机遇很多。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而在今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则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潜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奋,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

  方向已定。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就表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在2014年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他要求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推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样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他强调当下中国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倚重消费拉动。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既需要方法论,亦需要时间表。

  “未来五年,经济年均增速需要保持在6.5%以上,这意味着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又一个里程碑。”11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