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
【新华社安卡拉9月5日电】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4日至5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会议认为,当前一些国家经济走强,但全球经济增长仍低于预期。会议承诺采取果断行动推动全球经济步入正轨,并对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抱有信心。
周小川在介绍近期中国金融市场情况时指出,今年6月中旬以前,中国股市泡沫不断积累。3月至6月,上证指数上涨了70%。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投资者杠杆率快速上升等问题,存在风险隐患。六月中旬以来,中国股市发生了三轮调整,其中前两轮调整未有国际影响,8月下旬的第三轮调整产生了一些全球性影响。为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避免了股市断崖式下滑和系统性风险发生。股市调整以来,杠杆率已明显下降,对实体经济也未产生显著影响。
鉴于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人民银行于今年8月11日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这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
周小川说,受前期美元走强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普遍贬值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偏强,同时由于金融市场有所动荡、近期市场注入流动性较多等原因,改革后人民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但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对外贸易仍然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并不存在长期贬值基础。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趋于稳定,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场可望更为稳定。
周小川强调,尽管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中国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并未改变,仍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计划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楼继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状况仍在预期之内。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增速预计将保持在7%左右,并且这一状态可能持续4到5年的时间。首先,中国过去依靠政策刺激取得了9%到10%的增速。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也超出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导致产能过剩和库存大量增加,必须逐步消化产能和去库存,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同时,今后5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包括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也要在2020年前完成。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调整过程。其次,中国经济周期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普遍启动了去杠杆进程,但中国则从2009年到2010年开始了快速的杠杆化,并实现了10%左右的经济增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50%以上。目前中国也进入了去杠杆阶段,经济增速降至7%左右。但即使这样,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到30%左右。
楼继伟表示,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也出现一些可喜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工业;贸易顺差占GDP比重有所下降,国际收支更加平衡;上半年新增就业700万以上,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全年中央财政支出增速在10%左右,高于年初预算财政收入7%左右的增速。中国正通过提高特定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等方法弥补财政缺口,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支持推进结构性改革。
楼继伟强调,中国政府不会特别在意季度性的短期经济波动,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定力”。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在人口红利消失、资本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改革红利对冲人口红利的消失,使经济增长保持在7%左右。总之,中国正按照既定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