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亚太合作“新窗口”
-社论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会失去推动全球经济的引擎地位,反而会给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更多机会。
据新华社报道,作为APEC会议周期间最重要的工商界活动,即将召开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格外引人注目。与会的APEC经济体领导和企业,有望超过以往历次峰会。中国经济“新常态”,构成了今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要背景。而“新常态”怎样孕育亚太合作“新希望”,也是国际舆论的重要关注点。
中国经济“新常态”,既包括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奏,也包括经济发展战略的适度调整。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粗放式发展的弊端已尽显。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过于追求经济增速转为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培养内生型增长模式已是不能再拖延的命题。内部调整的艰巨和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共同加大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必过的一道坎。
中国经济的这种变化,外部存在不同解读。从唯GDP论的角度看,中国经济从超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向,似乎意味着经济放缓将成常态,并有可能失去推动全球经济的引擎地位。但事实上,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固然包含了诸多需要克服的难点,但给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更多带来的是机会。此前的一系列经济外交布局,已经创造了共同发展的机会,随着APEC会议的进程,这种机会正得以更清晰地被描述出来。
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构建的就是共同发展的新愿景。“一带一路”的辐射面,涵盖亚太地区多数国家。向北可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向东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其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据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而“一带一路”具有的开放性,在未来还可吸引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体参与其中,形成全球性的贸易大通道,扩大利益共享面。
又如,拟议中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既有1994年已经设定的“茂物目标”,也更符合亚太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对自由贸易规则的认知,21个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签署的《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既可为区域内早期收获合作红利做好金融准备,也可为下一步升级区域内的服务贸易打下基础。
中国经济战略的调整同样为亚太地区合作提供了机会。这种调整基于两个方面:一是降低经济增长对于货币的过度依赖,二是将对外开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对上海自贸区“形成全国可复制经验”的要求,意味着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经验,最终将成为广泛的经济管理原则,从而让外部资本与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机会。
中国释放改革红利的努力,不仅可为中国享有,也可为全球经济分享。以中国的经济体量而言,清晰解读并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就是抓住了新形势下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一条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