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为采铀矿出现“寡妇村”

16.10.2014  12:15

  309队地质队队员野外勘探。(资料照片)

  50年前的10月16日,中国西部戈壁中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这一声巨响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有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技术!作为每一位中国人,我们为这声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声响而骄傲。然而,湖南人却很少知道,三湘儿女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升空、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所作出的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回顾50年前新中国核工业先驱者在三湘四水间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我们会深深震撼于这段不能被历史湮没的荣光。

   秘密队伍在长沙组建

  1955年3月,一支秘密队伍进驻了长沙市窑岭的一座楼房。这是一座新建的楼房,原来是准备开办一所“合作干部管理学校”,因为这支队伍的来到,它的使用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他们驻地。这支不到200人的队伍显得参差混杂,有朴素粗犷的汉子,有白净文弱的书生,也有威猛孔武的军人。他们每天主要在院子里面活动,走出来也是行色匆匆,少有言辞。外界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单位。但是从他们的神色和森然的警卫加上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社会氛围,足以让人们感觉神秘。

  今年已经84岁的王学曾老人就是当年在这个神秘大院里活动的人。刚刚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了这里。“当时我们叫309队,全称是中央地质部309队”。全国有两支这样的秘密队伍,另外一支在新疆。湖南的这支秘密队伍的性质、任务据说只有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一个人知道。

  王学曾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由组织上安排来长沙工作后,他自己也不清楚具体要干什么,主要任务是接受苏联专家的培训,学习地质普查方法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当时有四位苏联专家,队员们要在他们的教导下学会使用一种叫“计数管”的仪器的操作。这种计数管在接近具有放射性物质时,会在1、2秒钟内产生脉冲信号,引起读数的变化。这种“秘密武器”是从苏联引进的,非常贵重。当时的说法是要一列火车的鸡蛋才能买得到。“计数管”平时保存在重重保卫的库房中,一旦出动,就有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