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块旧石器"迷踪" 曾藏身库房角落

31.03.2015  13:20

    原标题:【绚丽甘肃】中国第一块旧石器“迷踪

    桑志华

    中国第一块旧石器

    旧石器时代,指万年以前的时代。

    1920年6月4日,桑志华在甘肃华池县上里塬幸家沟发现了一块完整的石核,这就是中国出土的第一块旧石器,距今约1.8万年。两个月后,桑志华在华池县王嘴子乡银坪村赵家岔自然村的赵家岔开辟第二个挖掘场,发现两枚石英岩石片,这是两件人工打制的刮削器,后测定距今10万年。这一发现,打破了国外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北方黄土层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的臆语。桑志华《十年行程录》记载,第一块旧石器和两枚石英岩石片,收藏在其创建的天津北疆博物院。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颇具科学研究价值的第一块旧石器连同部分化石标本被转移……

    甘肃华池县本土文物研究者郭含殿说:“华池发现中国出土最早旧石器,是研究古人类文化及人类文明起源的实物依据。”为此,他历时10余年,终于揭开了谜底。

    桑志华是谁?

    桑志华(Emile Licent,1876-1952),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

    1914年,桑志华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的身份来到中国,从事田野考察和考古调查工作25年,足迹遍及中国北方各省,行程5万多公里。

    1919年至1920年,桑志华分两次对华池县进行了考察和发掘。第二次,他不仅发现了中国出土最早的3件旧石器,揭开了中国古人类研究的序幕,而且在华池县采集到的三趾马等动物群化石,也是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史中第一次用现代地层古生物学方法进行的大规模发掘。

    桑志华的重大发现,呈阶梯式递进。1923 年夏天,他和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从天津出发,联袂北上,发现和发掘了水洞沟遗址,使之成为中国最早发现、发掘和进行系统研究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对中国的史前考古作出了重大贡献。

    桑志华是中国古生物、古人类研究的开拓者。他在中国采集地质、古生物标本几十万件,并创建了北疆博物院,成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

    桑志华主要著有《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华北(黄河及北直隶湾其他支流流域)十年查探记》《桑干河草原旅行记》,作为主要作者与他人合著了《华北及蒙古人种学上的探险记》《北疆博物馆的鸟类及北疆博物馆收藏的树木标本》《十年行程录》。这些考察和研究成果,详细记载了在甘肃华池发掘三件旧石器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经过,扩大了其国内外影响力。

    哈佛大学考古学家张光直说:“中国化石人类与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可以说是自1920年法国桑志华神父在甘肃庆阳赵家岔黄土底砾层中发现旧石器肇始的。

    正如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卫奇所说:“1920年6月4日在辛家沟(应改为幸家沟)黄土层中发现的1件石核,8月10日在赵家岔发现的2件石片,使桑志华首先叩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大门。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桑志华的成功发掘并没有完全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认可。在《庆阳地区志》《庆阳地区文物概况》等一些历史记载书籍中,则用“偷偷运走”“据为己有”“盗掘”“窃取”等评价性词语记载了这一史实。

    2004年,在天津自然博物馆成立90周年之际,为纪念博物馆创始人桑志华,天津电视台摄制专题片,回放桑志华当年艰辛的考古历程,给予了桑志华客观公正的评价,一切不实之词已随之销匿。桑志华也以一位历史传奇人物进入更多中国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