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人员融入“双创”大军

20.11.2015  11:23

  中国兰州网11月20日消息 作为中央“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的彭章泉曾经在德国、英国留学多年,两年前他回国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过去在彭章泉眼中,国外科研机构的成果由专业平台负责推介,成果产业化效率高;而在中国,科技成果难落地是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回国这两年,他却亲身感受到中国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力度和速度之变。

  “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正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如举办各类对接、搭建各类对接平台等。”他说,他刚刚参加了中科院长春分院举办的“中科创客”创业创新大赛,为手中的“高功率高能量微米级动力电池用磷酸亚铁锂电极材料”产业化寻找出路,还获得了金奖。

  提起科研院所,多数人的印象停留在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上。然而,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涌向中国各行各业,科研成果与社会衔接落地、投产日渐成熟。

  来自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白越也在为手中的无人机项目寻找“婆家”。“我们的无人机经小规模应用,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现在我们正积极扩大推广范围,寻找资本,与产业对接。”他说。

  对于近两年科研人员的思维转变,白越深有感触:“过去科研人员没有产业化概念,项目签给谁就按谁的要求做,随着‘双创’推行,科研人员逐渐转化为用户思维,研发成果更贴近市场需求。”

  长春光机所成立长光T2T创业工作室,整合汇聚科研成果和企业、投资公司等资源,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搭建对接桥梁,培养“科研人员创客”。

  在长春北湖科技园,中科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为“下海”创业的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运营等八大服务平台。不仅为创业者争取扶持资金,还成立“中科基金”,专门投资创业初期、不容易获得风投资金的项目。

  “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可以缩短项目从想法到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周期,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王利祥说,分院还搭建了智能电子、光电加工等6个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客实践基地,免费为创业者服务。

  “创新创业已不再是单一或特定群体的专属,科研人员‘走出来’是全社会、各行业积极参与‘双创’的佐证。”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费宇鹏说,“未来的创业团队应是一直涵盖技术、商业、产品的融合型团队。政府和科研院所应继续发挥平台作用,让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按市场规律自由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