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电影的春天来了?
核心提示:
作为一部独立电影,反而是当下的市场环境成就了《心迷宫》。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和电影观众逐渐成熟,对于《心迷宫》和以它为代表的中国独立电影而言,也许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10月16日,投资仅170万元的小成本独立电影《心迷宫》在中国大陆上映,以首周末435万元的票房成绩创下中国独立电影近年来的最高票房纪录。与此同时,还收获了观众近乎一致的好评。“80后”新人导演忻钰坤,也凭借此片获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11月6日,该片将在台湾地区上映。
没有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和大场面……这样一部“小众”电影,是如何在生猛密集的商业大片中成功突围?它是否意味着中国独立电影的春天已经来临?没钱,但也要讲好故事
无论对于制片人任江洲还是导演忻钰坤而言,《心迷宫》都是他们的处女作。“《心迷宫》一路走来的心酸与内心的对抗让我没有办法忍住眼泪,再回忆我就真的不想再干电影了……”几天前,任江洲发表了一篇手记,全面回忆了影片开拍前后遭遇的种种挫折。
2011年,忻钰坤从任江洲那里听来了一个关于无人认领尸体的“真实的故事”,他立马被吸引了。闭关三年在家里打磨剧本,不工作挣钱,只写作、做饭,就像成名之前的李安。剧本写好了,却等不来钱。
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拍电影,最难的就是找投资。他们来来回回找了很多投资人,直到2013年第一笔启动资金到账,虽然只有20万元,但他们决定先开机,再继续筹钱。电影终于开拍了,投资人却临时撤资,剧组濒临解散的边缘……
忻钰坤一度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没有拍电影这个命。”任江洲站了出来,他说制片人不能让导演为钱发愁,于是开始硬着头皮靠“刷脸”找亲朋好友逐一借款,终于要来了“救命钱”——170万元制作经费,来自20几个投资人。来一笔花一笔,连预算都没法做。这之后,影片还经历了因表演问题撤换演员重拍的风波。
“拍摄没有钱,请不到明星,也做不了特技。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别人拍一个特效镜头的费用,讲一个好故事。”忻钰坤说。
当下的市场环境成就了《心迷宫》
《心迷宫》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发生在河南农村的一起杀人案,一具尸体先后被不同的三家认领,从而引发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
在“豆瓣电影”网上,影片获得了8.5分的高评分。有网友评价说:“虽都不是著名演员,却将复杂心理活动演绎得惟妙惟肖”;“从影片的小细节中可以看到导演的用心”。
该片承载了中国当下诸如农村劳动力流失、家庭暴力等现实问题。环环相扣的故事,也打动了国外评委。继在“FIRST青年影展”上一鸣惊人后,《心迷宫》接连在台北、香港、波兰、釜山、威尼斯等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展映,拿了8项大奖。
不但口碑好,票房也不俗。目前《心迷宫》已经打破了独立电影在国内的票房纪录,这让原本对票房不抱期待的创作团队喜出望外。忻钰坤自己总结,影片成功的关键,是有一个好故事,这正是被很多商业主流影片所忽视的。“有些电影连最基本的叙事都不完善,《心迷宫》的亮相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作为一部独立电影,反而是当下的市场环境成就了《心迷宫》。忻钰坤说:“这样的影片恰恰是今天行业里特别少的、大家渴求看到的,比较有观众缘。对于市场来说,这样的影片也是一个利好消息,大家会意识到,只要踏踏实实讲故事,哪怕成本低,一样会有好的票房和口碑。”
中国独立电影变暖?
《心迷宫》可谓中国独立电影的典型——融资方面,没有业内资金,依靠众筹、借钱;制作方面,导演靠自己的想法创作了剧本,没有考虑到如何推向市场并进行商业化修改;发行方面,按照小范围“精准式”进行,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
“起初还是挺忐忑的,在这之前我看到无数的例子,低成本影片在上映时遇到各种难题,经费不足、排片率低、观众不买账、宣发不给力……”忻钰坤说,中国独立电影还未到温暖如春的时节,但已经有了变暖的苗头。
在日前由中国电影主管部门举办的一场题为“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发生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如《心迷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喜马拉雅天梯》等一批新上映的艺术电影,有崭新的视角和表达,它们是中国电影新力量的组成部分。
业内专家表示,《心迷宫》的成功,可以给那些想表达自己诉求的青年导演更多的信心。不受市场运作干扰、较为纯粹的独立电影,能够起到补充市场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为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提供丰厚土壤。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说:“这样的好电影和真正的电影观众需要彼此寻找。”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和电影观众逐渐成熟,对于《心迷宫》和以它为代表的中国独立电影而言,也许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据《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