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理创新为世界注入活力

22.03.2015  14:06

  中国兰州网3月22日消息 编者按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备受世界关注。去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时有质疑之声。正在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经济峰会上,围绕着“中国经济短期内会不会继续下滑”、“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何在”等问题,国外多位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其中不少是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性客观思考。本报今起将在“海外看中国”栏目中刊登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敬请关注。

  “大家现在有悲观情绪,可能是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能把精力放在真正的挑战和机遇上。”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保罗·罗默以研究经济增长见长,他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呼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何帆笑称,“如果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影响股票,我肯定买保罗·罗默教授的股票,他不仅是蓝筹股,而且是潜力股。”

  在出席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经济峰会有关论坛之后,保罗·罗默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改革是中国当代最鲜明的特色。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中国政府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项简政放权措施给予了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也让中国的宏观调控进入灵活、精准可控的阶段。“中国在缩小政府治理范围的同时,从根本上提升了国家治理的强度与力度,这将是中国未来在国家治理层面最深刻的变化,会引导中国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保罗·罗默分析说,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资源匮乏论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而八九十年代的全球饥饿论最终也不攻自破,这些理论都着眼于资源与技术的匮乏,而忽视了当代真正的挑战与机遇,即政府治理能力严重不足。当前的普遍现象是,政府的力量太弱了,甚至连公路的合理使用都做不到。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政府、新的机制。

  为此,保罗·罗默认为,要想建立更好的治理机制,需要打破常规,也需要更多的创新与试验。在后危机时代,各发达经济体增长持续疲软的重要原因,在于对传统经济与政治治理机制的盲目自信。而中国当前的全面改革进程,恰恰是在挑战过去,推动政府职能实现跨越式变革,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足以孕育更多机制创新,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

  他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真正的挑战并非资源能源匮乏,而是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与固态化。要打破传统固态思维,不仅需要新型政府治理机制,还亟须新型国际机制。

  “在提升全球治理质量方面,中国更是让世界眼前一亮。”保罗·罗默表示,竞争是提升治理质量的最好方式之一,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组织形式与参与机制上都创造了先例,吸引了众多发达经济体踊跃参与。在亚投行框架下,可以推动很多前所未有的合作方式,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亚投行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为国际金融机构的创新提供一个实验模板。

  展望未来,保罗·罗默对中国改革前景充满信心,“中国政府在推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主体作用的同时,综合利用各种调控手段,必将推动经济迈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