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走出大而不强的怪圈

21.01.2015  16:00

    原标题:中国汽车走出大而不强的怪圈

    “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2001年,怀揣着成为中国轿车制造业第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梦想,摩托车厂老板李书福私自造好了这个“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家伙,并希望政府能给予自己整车生产资质。2001年12月9日,李书福终于获得了轿车“准生证”。一度被称为“汽车疯子”的李书福开始公开畅谈自己的梦想:要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三五万元就能买的吉利车。

    彼时的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具备了产业基础,产销均达200万辆以上。在轿车领域,中外合资品牌桑塔纳、捷达、富康已经开始在国内生产,但自主品牌轿车才刚刚起步,继吉利之后,比亚迪、力帆也陆续拿到了整车生产资质。

    自“李书福们”带领着各自的团队开始造车,《中国经济周刊》就关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点滴进步:从“四大”车企(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到“四小”车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更新换代。

    10年里,中国汽车驶向了何方?

    吉利并购:“感谢你拯救了英国出租车

    2013年初,尽管已经多次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还是难掩其兴奋的情绪。这时,他的梦想也已经不再是“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那么简单,“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的车跑遍全中国,这就是我的追求。”他说,“在未来3至5年,吉利汽车的产品品质肯定不会亚于同档次的日韩汽车。

    这不是痴人说梦,今天的李书福已不是当年摩托车厂的那个“土老板”,在忙于吉利自主品牌发展的同时,李书福早已开始大手笔并购。

    2013年2月,吉利集团以1104万英镑并购了英国锰铜公司核心资产和业务,全资控股伦敦出租车公司。12月3日,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会见李书福时说:“伦敦出租车伴随我的成长,感谢你拯救了英国出租车品牌。”卡梅伦说,正是得益于吉利集团对伦敦出租车公司的收购,英国的出租车文化才得以保留。

    事实上,真正让人对吉利和李书福刮目相看的是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并购。

    2009年12月23日晚上,国内众多媒体记者收到一条由吉利集团发出的短信:“吉利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这条短信令所有人都感到惊奇——它们的体量对比过于悬殊。2008年,吉利的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

    对于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之后,在外界纷纷叫好的同时,沃尔沃国产项目选址成为吉利汽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中国经济周刊》通过深入调查,刊发封面报道——《大庆的沃尔沃悬念》独家揭秘,在李书福为并购资金发愁的关键时刻,大庆国资委果断出手,出资30亿元人民币,助吉利成就收购沃尔沃的壮举。

    当时,针对沃尔沃国产项目会不会落户大庆存在很多争议。而该报道及时地对李书福的沃尔沃国产化布局进行了全面报道。2013年9月26日,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

    华晨逆袭:合资换得宝马技术

    2013年12月1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百年宝马从未把技术传给别人,但我们拿到了。

    2012年年底,华晨与宝马在德国慕尼黑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绵阳生产宝马N20系列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这款发动机包含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可变气门三大技术,将用在华晨2014年亮相的面包车以及2015年的大中华项目上。

    这是过去的4年间,祁玉民第3次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第一次是2009年,他担任华晨集团董事长的第三个年头,当时华晨被一汽收购的舆论再次甚嚣尘上。当年7月,又有媒体报道,祁玉民将被调离华晨。传言纷扰的背后,是业界对华晨未来命运的担忧。

    华晨的人事变动之所以受外界如此关切,是因为华晨在短短7年时间里,轮换了4任掌门人,频繁的人事更替,无疑给华晨造成了伤害。

    2009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赶赴辽宁,第一时间采访到祁玉民,并以封面文章《华晨困局》深入剖析华晨的融资能力、自主研发水平、内部人事变动等问题。

    文章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因为华晨能否走出困局,不但是《中国经济周刊》关注的话题,也是当时整个中国汽车界最为关注的命题。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华晨的团队,没有和一汽任何人有过接触,纯属捕风捉影,空穴来风。目前,敢想华晨的有,敢重组华晨的还没有!”祁玉民在回应采访提问时“一锤定音”。

    2012年5月,《中国经济周刊》再次采访祁玉民,时隔三年,这一次华晨登上了《中国经济周刊》策划的专题“汽车自主品牌创新之路系列报道”的第一期——题目是《华晨的底牌》。

    在自主品牌一片低迷中,没人想到华晨会出位。2012年第一季度,华晨整车销量增长1.14%,在整个行业销量下滑3.4%的情况下,这个曾长期徘徊于亏损线的“差等生”竟然在大考中逆势上扬。

    祁玉民最大的砝码是华晨宝马。在华晨宝马和专用车业务收益的护航下,华晨将大部分力量投入到中华车与金杯商用车板块,希望在自主品牌发展的漫漫长路上找到光明。

    2013年12月,在第三次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后一周,祁玉民被评选为“2013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祁玉民将华晨比作是一架飞机,“中间部分是华晨未来的发展主线和品牌战略,左右两侧则分别是华晨宝马和BSV华晨专用车部分,两翼是中华和金杯品牌,后部是核心的发动机技术,中间则包含技术、品牌、资本、企业文化4个要素。

    长安: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

    不论华晨如何成功,它仅仅是个特例。

    在中国工业的发展史中,“市场换技术”曾一度被视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佳途径,然而,经过多年探索之后,这个想法最终被很多人视为“走不通的死胡同”:市场被外国品牌占了,绝大多数中国车企却没拿到核心技术。

    2013年7月,长安汽车(18.07, 1.64, 9.98%)党委书记兼副总裁朱华荣同《中国经济周刊》一起回顾了过去中国汽车的发展。

    朱华荣不无感慨地说,“在做自主品牌10年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了三点,第一,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第二,核心技术是换不来的;第三,核心技术是抄不来的,控股权不等于控制权。中国品牌汽车实现汽车‘强国梦’,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

    “刚开始,我们希望合作伙伴能支持我们,同情我们一下,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可能,或是在谈判中给我们报一个天价让我们买。现在不怕你笑,韩国、法国、美国、日本,大大小小的车企我们都试过了,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还是要正向开发。”朱华荣说。

    所谓正向开发,就是从无到有,从实验室到市场,一步步地设计、制造直至组装成成品的开发模式。而且正向开发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在朱华荣看来,相比于逆向开发,正向开发是一条投资大、见效慢、时间长、风险大的路,但长安从它自身的体验和判断出发,始终将正向开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

    10年来,长安汽车在自主品牌上的研发投入,已经累计达到160亿元,并筹建了国家级碰撞安全及NVH重点实验室。朱华荣说,长安汽车坚持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这一比例,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已经很高,即使放在国际一流汽车企业中去比较,亦属较高水平。

    坚持正向开发、自主创新之路,使得长安汽车颇具竞争力。2013年7月12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天津公布了2013年度C-NCAP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长安睿聘在C-NCAP安全碰撞测试中取得五星,并获56.2分的成绩,位列自主品牌组第一。

关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政府网站域名变更的公告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国办函〔2018〕55号)和省政府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政府网站域名结构,自2019年3月8日起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政府网站域名变更为jtys.交通运输厅
厅投融资办安排部署2019年交通投融资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近日,厅投融资管理办公室按照省厅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