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紧反腐“天网”

03.04.2015  03:50

    据新华社电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一则重磅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中国外逃贪官乔建军及其前妻赵世兰因涉嫌犯有向国外转移盗窃资金罪、移民欺诈罪、共谋洗钱罪在美被正式起诉。赵世兰被美检方逮捕,乔建军被美当局通缉。在中美尚未签署引渡条约的前提下,这反映出中国与国际反贪合作的升级。同在3月,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决定,4月开启“天网”行动,对外逃海外人员形成新的震慑。中国反腐大幕徐徐拉开。

    全球结网 难度几何

    “全球化的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互联互通日益紧密,反腐已不是一国内部的事情,需要各国携起手来,通力合作才能将更多的腐败分子绳之以法,”泰国泰中法学会会长刘华源说。

    乔建军案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中国反贪工作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更为中国加强追逃追赃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我国海外追逃的主要途径有劝返、非法移民遣返、引渡和异地追诉四种方式。乔建军及其前妻被美国司法部门起诉就属于异地追诉方式。尽管在国际司法合作上已有不少共识,但全球结网海外追逃追赃仍有不小挑战。各国司法制度差异是首要因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陈志军教授说,一些外逃犯罪分子企图利用这种差异,钻到外国保护伞下,规避国内法律的严惩。其次,如何更加严密地监控赃款外流以及如何确认外流资金为非法所得也面临窘境,在请求外国刑事司法协助时也会遇到阻碍。

    陈志军说,有些国家基于意识形态等原因,对我国的法律制度存在偏见,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追逃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目前我国外逃犯罪嫌疑人的主要去向国,主要原因就是这三个国家未与我国订立引渡条约或所订立的引渡条约尚未生效,犯罪分子因此认为这些国家是其“避罪天堂”。

    天网恢恢 有逃必追

    尽管困难重重,但这却不能成为阻碍中国海外追逃追赃的坚定决心。我国司法部门主动出击、独辟蹊径,2014年的海外追逃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2014年7月至12月底,公安部部署开展“猎狐2014”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共抓获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680名,是此前5年的总和。公安机关共派出70余个境外缉捕组,抓获的逃犯涉及69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最高检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敦促在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加强境外司法合作,共抓获境内外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749人,其中从美国和加拿大等17个国家和地区抓获、劝返49人。

    劝返就是中国司法机关解放思想、敢于充分运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主动出击的一种工作方式。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国与39个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其中与29个国家签署的引渡条约已生效;与52国缔结刑事司法协助类条约。我国现与91国家(地区)和组织签署124个检务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与189国建立警务合作关系,向部分驻外使领馆派驻警务联络官,同美国、加拿大等国建立司法与执法合作机制,初步构建追赃追逃国际合作网络。

    陈志军说,“猎狐”行动的开展也提升了司法队伍开展国际合作的能力,为持续的追逃追赃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德国法兰克福高等法院前首席大法官约尔根·马鲁恩说,中国追逃追赃应继续下去,有利于国内的反腐败斗争。4月1日起,“猎狐2015”专项行动正式开启。

    专家表示,2014年的海外追逃行动对贪腐官员形成了巨大威慑,表明海外已不再是“避罪天堂”。通过建立反腐合作网络和信息共享,跨国追捕的效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