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倒奶 ”剧情或逆转
南都供图
很有可能,“中国式倒奶”接下来将出现剧情大逆转。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部长内森·盖伊近日表示,新西兰遭遇严重干旱,可能导致该国乳制品减产。值得注意的是,从2015年1月1日开始,维持了几十年的欧盟牛奶生产配额已经全面取消。德国等多个国家的乳制品生产商已跃跃欲试要在中国扩张。“再加上倒奶事件引起的新一轮奶牛存栏量的急剧下降,多种因素冲击之下,国内奶价可能又会像2013年年底那样出现上涨。”乳业圈内多位人士对记者一致表示。国际奶价初现上涨端倪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部长内森·盖伊在本月20日公开对外表示,“近来新西兰遭遇严重干旱,可能导致该国乳制品减产,新西兰政府已经对农业灌溉进行多项限制,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且短期内没有明显降水预期,导致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目前,新西兰政府已经启动应对干旱的机制,影响最大的是新西兰北岛南部和南岛东部地区,其中后者是新西兰重要的奶牛养殖区域。
这已是新西兰连续第三个夏季遭遇干旱天气。2012年至2013年夏季,新西兰遭遇70年不遇的干旱,主要乳制品产区干旱导致2013年新西兰国内生产总值减少15亿新西兰元(约合11.6亿美元)。另外,2013年至2014年夏季,北岛部分地区农场也备受干旱之苦。
干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牛奶产量的减少,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日前表示,南岛地区的干燥气候已经影响到乳制品产量的增长。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调低了新西兰乳制品产量增长的预期,从之前3%的增长率调低至1.5%。国际奶价最近也略有上涨,全球乳制品拍卖中,奶价上涨了1%,而在此之前奶价已经上涨了3.6%。
在2015年以前,新西兰面临干旱几乎就等同于拉响了奶价上涨的警报,尤其是2013年,根据历史资料,当时新西兰面临70年不遇的大旱,曾使得国际奶价的涨幅一度超过20%,同时奶粉的价格最高达到5313美元/吨,创造了历史新高。当时,中国国内乳制品,从奶粉到液态奶全面提价,中国企业给出的原因无一不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对记者表示,“干旱减产是一种很好的提价借口,可以帮企业锁定利润,最终决定奶粉成品的并非原材料一时的涨跌,更多是生产经营的策略,和企业对利润目标的设定,此前,一罐新西兰进口的900克奶粉,无论原料多贵,计算运费、关税在内,到岸价极少有超过100元的。新西兰奶粉每吨低到2000多美元的时候,也未见奶粉企业主动降过价。”
乳业咨询机构普天盛道董事长雷永军对记者透露,“中国企业大量从新西兰进口原奶,有些大型企业每年的进口量就有十几万吨,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口,这种对新西兰奶粉的依存度太严重,而且还会更加严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导致国内奶源一直在减产的重要原因。”
中国奶价走势仍难测
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1/5的出口奶制品都被运到中国,此外,根据此前中国海关公布的历年数据,近三年中国进口的乳制品超过70%来自新西兰,最高时达到80%。
有不愿具名的农业部专家对记者表示,这几年国内奶牛的存栏量一直在减少,此前发生倒奶杀牛现象可能会加剧这种减少,目前国内企业对于新西兰的奶粉依赖度太高,未来新西兰减产加上国内存栏量急剧减少的共同冲击下,国内的奶价可能又会像2013年年底那样上涨。
但是,市场瞬息万变。
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欧盟区牛奶生产配额的逐步取消,恒天然以及整个新西兰乳业对于国际乳业的影响力相对下降。
有欧洲投行的分析师对记者坦言,“欧洲的乳制品需求多年来就停滞不前,而欧洲的乳企还有奶农只有把希望放在需求不断增大的新兴市场,其中主要包括中国市场,尤其是,现在欧洲对俄罗斯的物资禁运(其中就包括了各种乳制品),更使得中国几乎成为欧洲过剩乳制品的唯一‘救命稻草’。未来,欧洲乳企的策略是不断增产,到中国去卖,原来被配额制限制的产能也会释放出来。如此一来,即使新西兰减产,对国际奶价的影响也会比以前要小。”
而欧盟区的专家对于新兴市场也确实心存乐观,他们认为欧洲乳制品发展前景良好,此前有一份来自欧盟委员会的预测认为,到2024年乳制品的全球需求平均每年增长2.1%,同时,对进口乳制品需求最大的国家依然会是中国。
凡此信息颇具冲突互补性,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中国各大乳业厂商都开始持观望态度,密切关注市场走势。而乳制品期货市场已经开始异动,变化才刚刚开始。南都记者侯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