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诈骗科研经费令谁蒙羞?
作者:刘立峰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0日公布了今年中央首轮巡视整改情况,其中包括科技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全文。通报披露,承担“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有关课题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等被依法批捕。(10月10日 新华网)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科技经费投入达10298.4亿元,跃居世界第三,但调查显示,中国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有40%,其余60%资金去向不明。2011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因学术假造被撤销,并被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李连生因严重学术不端被取消解聘教授职务。对此,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痛批“科技腐败”,从中折射出中国科技腐败,学术造假有多严重混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在中国的高科技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中国世界第三的科技投资并没有换得相应的科技产出。而近年来,学术腐败、科研造假之风愈演愈烈,变相套取国家科研经费被查处的新闻屡屡被媒体曝光。2011年,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教授许继宏与两名地市财政官员以申报“中央科技推广项目”之名共同贪污国家科技项目资金648万元;同年中科院候选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振豪以报销科研项目经费为由,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复印装订费,骗取科研经费共计人民币124万余元;今年2月14日,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可炜被调查,而之前广东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与广州市科信局原局长谢学宁及广东科技行政系统50多人涉及广东科技腐败窝案。
在科技部通报的巡视整改问题中,审计署2012年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问题。这些人正是自以为是国家重大课题,少有人了解专业内情,他们才能如此有恃无恐,而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却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科技与专家都是无价之宝,而正是持着此种傲慢心理,面对每年超过1万亿元的科研经费诱惑,真假“妖精”纷纷垂诞三尺,他们打着各种制度漏洞与擦边球,以各种理由借口骗取科研经费,这其中包括虚构、抄袭学术成果,重复申报或伪造项目,以仪器、设备、车票、劳务名义报销经费,就这样,“妖精”们各显神通之下,国家宝贵的科研经费成了“唐僧肉”,根据科协的调查,下拨的科研经费中60%被以各种借口骗取与报销。
学术专家教授院士“妖精”们大块朵颐国家科研经费“唐僧肉”的时候,“孙悟空”又去了哪里呢?一方面,科研经费的管理漏洞让监管部门难以做到百密不失。另一方面,科研机构与高校领导往往都是外行领导内行,为了吸引留住人才,他们在科研经费管理上也常常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而最重要的是,国家对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没有完善的奖励措施,对学术造假与骗取科研经费行为,一般也是出于爱惜人才心理往往只是限制其新项目申报、追回部分款项了事,极少有专家、教授、院士因此而被追究刑事责任。此次事件中的7名教授及一名院士骗取巨额经费事件,发生于两年前,如果不是巡视整改情况通报,公众可能难以窥探其神秘面纱一角。
相比这七位学术不端的教授院士,被誉为“中国霍金”,脖子以下高位瘫痪的中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展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16年里,他在轮椅上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共完成1项国家863、3项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际合作项目;培养了20多位博士和硕士;撰写了17份关于中国材料科学发展战略的建议书,却从没在课题项目与科研经费中为自己报过一分钱。“科学领域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死后都会被人‘ 追认’为学术骗子”,这是金展鹏为自己和学生所立的最高行为准则,对此,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都该反思自己的使命,该怎样做才能无愧你教授与院士的荣誉?
面对科研腐败,相关监管部门需反思责任,一方面要以责任和品德素质为主健全完善教授、院士审核、准入、退出机制,一方面要以专家团队把关,审计、纪检监督方式完善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并制订科研成果转化与奖惩机制,给科研人员与科研经费都双双戴上“紧箍咒”,约束与震慑之下,人才、科研、科技成果才能“一条龙”式为中国经济转型,创新驱动提供科技新动力,引领伟大复兴中国梦脚步更坚定。(刘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