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2016中国太空发射计划 在役主力火箭将集体亮相

06.01.2016  14:11

  中国兰州网1月6日消息 2015年最后一个周二的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四号卫星送入太空。至此,我国航天“十二五”正式收官。

  有人说,航天人打上天的每一颗卫星,都有其独特而非凡的意义,尽管对普通公众来说,他们所察觉到的可能仅仅是卫星序号的编排不同,但一个数字变化背后所蕴藏的,是人类在太空应用以及探索宇宙的征程中而迈出的坚实一步。

  就眼下这颗收官之作卫星来说,随着高分四号的成功升空,我国可以对外宣布拥有了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这是被誉为“天眼工程”的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高分专项)的一大进步,而这种进步,仅从卫星名字的更迭,是很难看出个所以然来的。

   “天眼”

   高分家族再添新丁,2020年形成全球覆盖

  作为高分专项里的老大哥,高分一号早在2013年4月就已成功升空,其最大的特点是“大幅宽成像”,能将视野范围内800公里的事物都纳入进来,只需4天即可完整观测地球。时隔一年半,高分二号在2014年8月升空,其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时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分四号卫星总设计师李果打过一个比方,如果说空间分辨率两米的高分一号能看到地面的小轿车,那么,空间分辨率达到亚米级的高分二号能看到地面的自行车。

  到了高分四号,这种分辨率并没有进一步“缩小”,它只能获取50米分辨率可见光的遥感数据。尽管与低轨卫星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的空间分辨率没法比,但高分四号已是目前世界上“视力最佳”的高轨遥感卫星——相当于能在3.6万公里的高空看清大海里航行的一艘游轮。

  更为重要的是,高分四号借助一台大口径面阵CMOS相机,可以“凝视”某个区域,正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高分四号工程总师于登云所说,如果说高一、高二是在低轨绕地球运行——巡地、细看,高四则是在高轨,相对地球静止驻留凝望,可以对某一目标区域持续观测,时间分辨率高,而不必像低轨卫星隔数小时、数天才能重访同一观测区域。

  当然,三兄弟一旦配合起来,其威力更加显现。于登云说,当高低轨的遥感卫星“强强联合”,就能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提供更好的数据观测服务。这也为高分专项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打下了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高分专项工程总设计师童旭东向记者透露,高分三号、高分五号计划在2016年发射,前者为1米分辨率,后者不仅装有高光谱相机,而且拥有多部大气环境和成分探测设备,或可间接测定一些空气污染物。

  他还表示,高分专项中其他的卫星也均完成了工程立项工作,航空观测系统完成5型载荷立项及出样研制,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成先进的陆地、大气、海洋对地观测系统。

  说起高分专项这一“天眼工程”,人们很容易想起另一个被称作“天眼”的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卫星。这一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盟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之后又一令人瞩目的卫星导航系统,已于2012年年底开始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从刚开始提供服务时的10颗卫星,到2015年4月新一代北斗卫星开机,开启我国导航卫星全球组网时代,再到2015年9月发射成功第20颗卫星,航天人距离35颗卫星组网的目标愈来愈近。

  最新数据显示,北斗高精度导航应用示范已覆盖多个行业领域和10余个省市,业内人士称2015年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或超过2000亿元。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消息,北斗导航卫星预计于2018年形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初始服务能力,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