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融入全球产业链
《人民日报》( 2018年08月25日 01 版)
“我方无法承担贸易摩擦新增的关税。请问你方怎么考虑?如果不能接受,能否提前通知我方?”7月6日,美国宣布对340亿美元自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后,中国机械铸造企业安徽应流集团给所有美国采购商发了一封通知函。得到的回复却惊人地一致:所有美国客户都同意由他们消化关税上涨带来的成本。原来,美方企业经过精确测算后发现,即使加征25%的关税,中国产品相对于美国产品仍具有性价比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条,与世界各国企业开展贸易往来,进行产业投资,同时引进和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中美两国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实现共赢,交流带来机遇。
中国制造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惠及各国客户
“面对美国加征关税,我们不慌,是因为10年前我们就开始转型升级,产品过得硬。”安徽应流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丁邦满介绍,公司客户大多是国际上的高端制造业企业,他们更看重产品的质量和交付能力,其次才是价格。“如果客户要用别的供应商来代替我们,将涉及到图纸、模具、工艺、合规等诸多生产环节的改变,短期内很难实现。”
杜应流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在给美国客户发完通知函后,他带着研发和市场团队到欧洲拜访了一些企业。如今,他们不仅要开拓、巩固美国市场,还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推销中国产的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
“起初,有很多机械产品我们制造不出来,国际上的那些企业对我们并不关注。”杜应流介绍,“而一旦我们具备生产能力,他们就会表现出欢迎的态度,愿意与我们合作。市场中多一个参与者,就更有可能降低产品成本。”
以发动机叶片为例。最开始国际上的几家叶片制造商之间缺乏竞争,所以定价格、定标准时非常强势,这让采购叶片的发动机厂家很被动。“不少知名的国际发动机厂家也受制于这些企业,希望看到有新的叶片制造商加入竞争,提高产品性价比。我去拜访了几家欧洲发动机厂,对方都对与我们合作表示出强烈的兴趣。”杜应流说。
中国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助力各国创业企业
不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资本也开始参与国际投资,向世界提供广阔的市场。
在美国华盛顿州,初创型生物科技公司Cerevast研发了一种科技产品,该产品通过超声波溶解血栓,可以第一时间对中风患者进行急救。市场上,许多这样的先进创新技术是由中小型创业企业完成的,但这些企业要实现量产,进一步开拓销售市场,还需要更多资金、战略和产业链的支持。Cerevast在C轮融资中,就引入了来自中国的民营风投海银资本。
中国资本如何帮助这家美国科技企业?海银资本创始人王煜全介绍,首先是帮助Cerevast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与北京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合作,该公司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出医疗器械注册与审批申请。如果顺利,18个月内就能完成报批。
更重要的是,海银资本可以帮助这家公司实现从研发到量产的转变。“与跨国巨头相比,小公司在规模化量产和产业链组织能力上往往差距很大,导致许多创新产品未能最终实现量产,走进市场。”王煜全说。
王煜全带着Cerevast生产的原型机来到深圳,这里拥有世界级的制造业集群,能够支撑起创新产品的快速验证并迅速实现量产。一家深圳厂商拿到王煜全带来的产品后自信地说,只要Cerevast选择在深圳投产,很快就能实现量产,降低产品成本。
来自中国的投资和制造能力,支持了一家美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而且在审批、生产上并没有给外企“添堵”。“产品早一天上市,就能早一天让各地的中风患者获益。这样的国际商业合作在中国很受欢迎。”王煜全说。
中国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创新产品回馈全球消费者
在上海嘉定,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正在调试最新的智能制造生产线。
从配料合成到自动灌装,再到无人拣选,一条智能制造生产线的背后是世界制造业的通力合作:公司引进了很多欧美一流设备,安装了工业互联网,同时也采购了一批有售后优势的国产设备。
“有了智能制造生产线,我们就能跟上消费者的喜好,快速迭代产品。”公司董事长于文说,此前很多个性化配方由于成本过高,难以实现量产。
“迭代”,是一个新兴的互联网开发概念,指的是根据需求快速研发出产品原型,并根据用户反馈迅速改进。中国企业借鉴、创新了这套来自美国硅谷的经验,在制造业上形成迭代,生产的新产品又可以回馈全球消费者。
“经过这轮中美贸易摩擦,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信心和底气。”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认为,产业升级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主要求。在政策层面,政府会更多关注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通过鼓励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支持人才培养等,使政策红利不分中外、不分行业地让所有企业公平分享。中国的产业政策正在逐步成熟,会更开放更包容,将有力促进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