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未来或将跨境执行反恐任务
今年香山论坛举行期间,南海问题、国际反恐、中国的军事战略再次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就这些焦点问题,记者专访了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舟少将。陈舟表示,中方所说的“不轻言诉诸武力”不代表任何时候都不使用武力。
“南海航行自由安全受影响”是伪命题
记者:有人借中国在南海进行岛礁建设,攻击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这怎么看?
陈舟: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国的主权范围,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有充分历史和法理的依据。南海目前仍然保持和平与稳定的态势是没有变的,一些国家炒作的所谓南海航行自由安全受到影响是伪命题,目前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并没有受到影响。
中方在自己驻守的岛礁上进行建设,目的是改善驻守人员生活条件,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有利于南海地区航行安全与和平稳定。必须强调,中国和其他南海声索国就有关问题保持着良好的协商沟通。中国和东盟国家正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这有助于妥善管控分歧。
中国军队未来将跨境执行反恐任务
记者:本届论坛,专门开辟章节讨论打击恐怖主义。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上都采取了哪些行动?
陈舟: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越来越重,比如新疆的东突势力就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地区稳定。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讨论制定《反恐法》,这部法律生效后,将会就我国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定性、基本的政策主张、反恐的国家机制、国家反恐力量的构成等,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同时,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公认的准则以及与有关国家签订的协议,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也将执行跨境反恐任务。
记者:那以后开展的这种跨境反恐任务,是否意味着要由中国进行主导?
陈舟:谁主导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执行跨境反恐任务也是执行与有关国家的协议。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反恐合作、维和行动和救援行动,符合我们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承担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和义务,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产品,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海外维和部队规模约3000人
记者:除了参与反恐外,中国也是参与国际维和的重要力量。上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建立8000人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作出这一决定是为什么?
陈舟:我国军队参加维和已经有25年历史。最开始是派出观察员,1992年开始派出成建制的工兵营赴柬埔寨参与维和行动。根据联合国安排,我们一开始只是在工兵、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承担维和任务。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目前也成为派出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最近两年,我们还开始派出了安全部队,甚至是成建制的步兵部队参与维和行动,以及习主席提出的建立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都体现出中国政府渴望对联合国维和行动,做出更大贡献的诚意。
记者:执行维和任务时,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如何分配?
陈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8000人是“维和待命部队”,指的是他们随时做好参与维和任务的准备,并不意味着8000人都会派到海外执行任务。中国在海外的维和部队,将来根据需要,并考虑到突发事件、部队轮换的因素,会保持在3000人左右的规模。
裁军30万是为提高部队质量
记者:中国将建立8000人的反恐维和待命部队。但与此同时,国内又宣布将裁军30万,减少军力投入,两者是否矛盾?
陈舟:裁军是为了精兵,大家不要认为军队数量裁减了,部队的战斗力就减弱了,实际上裁军是为了提高部队的质量。
记者:提高部队质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舟:这次裁军是和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门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了详尽的部署。涉及到国防军队管理体制、联合作战体制的改革,兵力规模和兵力比例的调整,涉及到军队政策制度的改革,还涉及到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等。这些改革之中,最重要的还是军队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体制的改革和兵力规模、兵力构成的调整。
记者:这两方面怎么理解?
陈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调整就是要使部队更加适应现代作战,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也适应军队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使命和任务。兵力规模调整,就是要把老旧装备的部队裁撤掉,要精简机关和非战斗人员,让军队更加精干,让兵力构成更加符合现代战争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这其中还包括一些新型力量的建设也是如此。
除了完成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基本的使命任务之外,也能更好地维护我们的海外利益。
记者:维护海外利益又如何理解?陈舟:中国军队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及履行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等,遂行任务并不仅仅限于国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支能够进行更远投送、速度更快、战斗力更强的军队,以便完成更多的任务。这也是中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的之一。南都记者陈磊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