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大举投资欧洲
中远集团接管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据《环球时报》报道继与德国、俄罗斯签署几十项经济协议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4日抵达此次欧洲访问第三站意大利,并签署了价值约100亿美元的商业协议,涉及从能源到工程等多个领域。李克强的欧洲之行让外界关于“中国企业进军欧洲”的讨论又增加了热度。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15日表示,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欧洲,首先是因为有市场需求,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与资金;其次,双方政府的支持起了很大作用,投资需要政府的保障与支持。A
英成中国在欧洲最大投资地
中国对英国的投资总额领跑中国对欧洲各国的投资。记者从中国驻英国使馆商务处了解,目前已有超过500家中国企业落户英国,中国在英国投资存量达323亿美元,英国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
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领域非常广,从以贸易、运输、电信等领域为主,到向高端制造、网络营销、酒店地产等多个领域进军,中国企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整体来看,多数中国企业在英国都是盈利的,只是盈利的幅度大小不同而已。
一家在英国经营汽车配件的中国公司销售经理说,要想在英国成功投资,必须要充分利用这里较好的区位环境和宽松的市场政策。
B
中企集中进入意大利
中国企业进入意大利的资本额在2014年大幅飙升,仅近3个月时间里,就有上海电气集团、国家电网集团和光明集团3家中资企业,通过收购意大利企业股份的形式对意展开投资,而仅国家电网集团一单收购,总额就高达21亿欧元,创下了对意单笔投资的最高纪录。
据路透社15日报道,意大利总理伦齐在与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意两国签订的经济协议只不过是“开胃菜”,未来双方的经贸关系还将继续深化。
据悉,能源与科技领域是中国企业对意大利的投资重点。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进军意大利市场,一方面是拓展自身商业版图,通过收购优质资产来保障未来收益;另一方面,更是希望通过投资获得意大利这个平台,让自身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C
克服希腊式“水土不服”
本轮金融危机损失惨重的希腊已经成为“价廉物美”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选择“落地”希腊的中资公司也越来越多。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商务处表示,目前常驻雅典的中资企业有13家,投资合作领域包括港口运输、船舶制造、绿色能源、通讯技术、房地产开发,以及并购希腊本土知名企业等。
其中,中远比雷埃夫斯港码头是最具示范效应的成功项目。但在成功之前,中远也曾遭遇希腊式的“水土不服”。记者了解到,一些希腊人对中国企业存在误解,认为中国企业投资希腊后会冲击希腊人就业,当地码头工人曾为此罢工抗议。但中远以事实说话,雇用工人满足当地工资标准,严格遵守欧盟法律,最终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带离了亏损的行列,2014年上半年利润总额达到1130万欧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22%。
“中企进军海外市场,证明中企目前有这个实力去放眼国际市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赵萍15日称,金融危机后,欧洲复苏步伐比较慢,此时进入欧洲是比较好的机会,中企也可以在收购欧洲企业后,更好地学习欧洲的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何伟文对中企在海外投资总的前景同样比较肯定,他认为2014年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个“分水岭”,投资发达国家的比重变大,且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比例增加,特别是在欧洲的投资行为主要由中国的企业主导;国家主权基金在欧洲投资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更适合用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