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通报制度入手应对艾滋病低龄化趋势

12.08.2015  00:20

  中国兰州网8月11日消息 中国一个特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群体正在浮出水面。来自多家传染病医院医生的接诊经历显示,艾滋病已经侵入校园,青少年学生成为艾滋病毒传播的靶心之一。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10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外公布,要求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资源整合,建立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机制。确保高校每学年每个在校学生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部门间疫情信息沟通不畅,部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以往大学生前来做艾滋检查是很稀奇的,这两年很常见了。我接诊过的年龄最小的病人是一个15岁的初中女生。”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科主任医师徐慧芳说,“2002年,广州市发现了首例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随后,被发现的青少年学生感染者逐年递增。”

  来自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青少年艾滋病感染者比例上升,中国艾滋病患者正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广州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自2002年发现首例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去年底累计报告病例231例,报告数以年均增长46.37%的速度快速上升。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鸣透露,截至2013年底,广州已有48所学校发现学生艾滋病感染者,最多的一所超过10例。“因为不是所有大学生进行检测,所以实际数字可能会更多”。

  根据河北省卫计委公布的数据,2014年以来该省青年学生感染增幅高达51.4%。山西省2014年发布的艾滋病疫情数据显示,该省的艾滋病感染人群中,20岁至29岁年龄组比例由2005年的9.6%上升到了2014年的33.8%。

  专家分析,一方面,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但他们对艾滋病知识了解非常匮乏,往往在性行为中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另一方面,大学生性态度和性行为日益开放,而高校、家庭的性教育又非常滞后。同时,中国政府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在大学生防艾方面的资源并未有效地得到整合。这使得大学生防艾形势变得日益严峻。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郑庆顺说:“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导致的怀孕和流产、性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目前艾滋病在高校呈流行趋势的情况,疾控专家进退两难。王鸣说,由于没有法律法规支持,还不能对大学生进行强制检测,但是完全不干预也不行。目前只能靠大学生中高危群体如男男同性恋者的自觉以及同伴教育,来推广自愿检测及宣传防艾知识。

  为此,《通知》建议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行为干预的服务工作。“学校要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的分布和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

  隐私是执行过程中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杨迪说:“在共享信息过程中一定要保障学生的隐私,建议学校不要向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通报信息,仅仅只有专业人士掌握学生患病情况。”(记者肖思思 陈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