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越买越瘦"引百万吐槽 工行面对追问沉默无言

30.05.2015  14:07

  新华网北京5月29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高洁 王朝)5月14日,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播发的《中国人寿缘何越买越“瘦”》一文,在网络平台引发热议。文中,梁女士在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所购买的人寿分红险没有得到当初承诺的收益,中途退保,还遭受本金上的损失。似曾相识的经历,引发大量的网友转发并吐槽。该报道迅速攀上微博热门话题榜,记者发稿前,#中国人寿越买越瘦#话题阅读量已接近220万次。

  透过百万网友的“花式吐槽”,可以从中一窥保险业在中国面临的困境。一位网友“一人卖保险,全家……”的偏激留言,竟然引发不少网友点赞。原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保障的保险,为何在民间声名狼藉?人寿分红型保险究竟“是什么鬼”,为何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令人遗憾的是,与保险公司成为合作关系的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行),却迟迟未作回应。

  不过,梁女士告诉记者,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泄气不放弃”的投诉和交涉下,中国人寿已经与她签订补偿协议,并“补偿”了一定损失。令梁女士不解的是,尽管在工行员工的“督促”下,中国人寿“补偿”了她的损失,但这款引发不少类似投诉的分红险,依然是双方的合作项目。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在继续调查之余,采访了业内专家,并整理了网友的相关留言。也许,透过#中国人寿越买越瘦#的话题,能够从中招网友的血泪史中增加一点经验值。

  “吐槽”之一:挂羊头卖狗肉

  @LIN23L:我老公是被那个大堂经理忽悠,说什么6年后才能取出来,到时候利息会比较高还赠送一份保险。人家可没说是买保险只说保险是赠送的,我老公也是被她说晕了,稀里糊涂就存了,现在想退又要扣钱,只能等到期了。

  @手机用户2281132395:我妈妈也是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工作人员以及太平洋保险的工作人员忽悠,在2010年买了个什么东西。前不久把钱拿回来了,3万元五年只有两千多的利息!只能说太黑了,我一辈子都不会买保险公司的理财!

  @幸运的郑全红:在开封市工行郑汴路支行,这个中年柜员叫我把2万多存成银行保险,是银行担保的,到了五年后,每年10%的利息。回家后我父亲的一句话才惊醒了我“这上边哪有银行一个章?

  【拆招】在银行内将保险产品与普通理财产品混同销售。这会给大家一种错觉,以为这是银行的业务。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人们往往没多加询问就办理了,一些管理不规范的银行,银行业务员在考核任务的压力下,可能会哄骗顾客保险是赠送的,引诱顾客将存款变成保险。

  “吐槽”之二:杀生不如宰熟

  @妈说我是好孩子:我前年去银行存钱,高中同学是大堂经理,跟我说存5年利息高,根本没说提什么保险,结果存完给我单子的时候,才知道是分红保险。现在已经没办法了,认栽吧。

  @和蔓蔓一样傻:我们家也买过,还是什么朋友推荐的分红型保险,每年都往里面存一定金额的钱,结果算下来连银行利率都不如,想提前终止,本金都不够。后来那个朋友都不来往了。

  @流氓兔子mashiro:保险型理财就是个披着合理皮囊的幌子。不要信工作人员所说的分红型保险会比银行利息高。买理财,认真学习炒股,如果不会就老老实实存银行。

  【拆招】利用熟人心理取得潜在客户的信任后,便开始推销自己的业务。消费者往往碍于情面无法直接拒绝,结果仓促入局、速签合同,连反悔都来不及,最后求财不得反毁了情义。其实,这也是人们谈“保险”色变的原因,避之不及,防不胜防。

  “吐槽”之三:请神容易送神难

  @慕容湮儿:五年前我去银行取钱,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买下了“每年一万,交五年保十年”的分红保单。当我过几天回过神来,发现这个分红根本不靠谱,赶紧去银行退保,被告知此保单不能退,要退就要扣几千块。

  @高山有水66:买的时候在银行办理很简单,兑现的时候到保险公司手续繁琐,跑了几次排队,太浪费时间!原来说的预期收益以为是每年的,结果是五年总的,是比存一年多点哦!

  【拆招】在2010年,中国银监会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商业银行销售人员应向客户提供“投保提示书”,提示客户“保险责任、犹豫期和退保事项、利益演示、费用扣除等内容”。向客户推销保险,又不肯大大方方说真相,这就有欺诈、损害消费者权益之嫌了。

  “吐槽”之四:老人理财最受伤

  @S武小茜S:现在这种在银行里向中老年人推销各种理财保险的太多了,有的老人不懂,以为跟储蓄存款一样就买了,最后很多都损失很大。

  @穿过沙丘才发现无人等候:人寿与银行合作,很多储户,尤其是老年储户很容易被骗。为何人寿不自己推销?因为没人相信,而让银行去做,恰恰是利用了储户对银行的信任,所以储户资产就这么难以得到保障。

  @娜娜DE酱油号:最讨厌的就是保险公司人员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骗老人。做小辈的平时多讲讲受骗案例,国家的监管机制也应该介入,不要放任保险产品都鼓吹模糊成理财产品,让老人受骗。

  【拆招】看到有人说“是人贪心才会被骗,自己不看保单合同的”,可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封闭,对金融知识了解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风险意识也比较淡薄。如果工作人员片面夸大收益,老年人往往很容易轻信。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银行员工告诉记者,他曾处理过购买了分红险的客户对银行的投诉,跟梁女士不满的理由类似,客户认为自己进到银行大厅存款,在“误导”下买了保险,却没有达到预期收益,银行必须赔偿损失。最终,同样是银行出面协调,联合保险公司赔偿了客户一定损失。

  他说,银行渠道代理销售保险频频被网友吐槽,其深层原因是客户对不伦不类的“分红险”失去信任。客户在意的是“分红”而不是“”,从业人员不应对客户有任何夸大或误导,不然难免“引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