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甘肃农村公路管养重创新成格局

29.08.2017  16:42

      “我负责刘什公路3公里路段的日常养护任务,养护路段离家近,工作起来方便。”牛安云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村公路公益性养护岗位上的一名养护工。农村公益性养护岗位是甘肃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模式中的新举措,在秦州区,像牛安云所在的农村公路公益性养护岗位共有80个,均由当地村民承担。

  近年来,甘肃省不断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探索形成了专业养护、包干养护、集中养护等模式。2016年,甘肃98%的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86%的建制村建立了养护小组,“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群众参与”的养护格局基本形成。

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持续稳定增长

  “重建设,轻养护”是农村公路老大难的问题,其中资金紧缺是造成养护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对此,甘肃省一直进行创新探索,寻求新突破。

  经过各方积极努力,2014年11月,甘肃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规定县级财政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1.4万元、乡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村道2000元的标准筹措养护资金,省级、市州财政各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1000元的标准筹措养护资金,提高了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投入养护标准。目前,省级补助资金已纳入政府公共预算,市(州)、县(市、区)已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管理渠道。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睿表示,到2020年,甘肃省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比例达到100%,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推动县级政府将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完善责任体系建强管养队伍

  三分建,七分养。将农村公路养好、护好,是对交通运输部门综合履职能力的一种考验。目前,甘肃全省已逐步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各地逐步形成了“交通运输部门和乡镇政府主管、村委会和村级护路小组配合、县乡村各负其责”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体系。

  陇南市西和县探索形成养护站养护、道班养护、群众养护、企业养护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养护模式。该县吸收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公路日常养护,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形成了固定的养护队伍,提高了养护质量。

  天水市在113个乡镇全部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落实3名至5名专职人员负责养护工作,初步落实村道养护员1263人,养护机构、人员日趋稳定。

  陇西县培训80多名养护人员分成5个作业组,全年开展县乡公路日常养护,组建2个30人的路面专业养护队和1个20人的构造物维修队,对破损路面和桥涵等构造物进行常年维修。

  “各地将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75%;同时还将榆中、陇西、庆城3个县作为深化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予以推进,力争在今年年底,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李睿说。(特约记者 仇金选 段兰芬 通讯员 马琼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