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向着胜利前进,前进!

03.09.2014  20:14

   作者:齐鲁晚报评论员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2日,在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之后,中国开始了举国欢庆。如果抗日战争不是以我们的胜利告终,不难想象之后的中国会遭受怎样的苦难。回顾历史,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其中甲午战争的失败至今让我们感到隐隐作痛。甲午战争沉重打击了中国当时的民族士气,战败消息传来无论朝野皆有伏地痛哭之声。即使战争过去许多年,这种精神的创伤都无法抹平,冰心的女儿吴青曾经回忆自己母亲很多次想写甲午战争,每每落笔都气得大哭。

  69年前的今天,“和平之声”在重庆上空响起,历经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民走上街头且歌且舞,国仇家恨得到了尽情宣泄。这一天之所以要被我们永远铭记,因为它不仅联系着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还意味着中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走到了转折点,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敌入侵屡战屡败的历史就此结束。经历抗战,中国的民族精神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团结爱国、坚强不屈、勇于牺牲,这些优秀的品格已经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激励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基因。

  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是一场实力更加悬殊的战争,但是中国人民反而赢得了胜利,度过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其中原因很多,比如我们的得道多助,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决定了中国能从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那里赢得支持。但是绝不能忽视的是抗战精神对民族士气的鼓舞,“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正是在抗战的旗帜下中华民族才真正筑起了血肉长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抗战胜利,除了要表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决心,还应当继续弘扬抗战精神,跨越改革的难关和险滩。

  经历过抗战,中国人更懂得国家对国民的意义。日本侵略者在战争中的残暴行径把中国人逼到亡国灭种的绝境,从日本战犯罪行自供中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国之不存,民将焉附,这是中国人以血肉和生命为代价得到的教训。抗日战争之前的中国近乎一盘散沙,国家四分五裂,各地区和民族之间也没有形成高度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当国家和民族面临灭顶之灾时,中国人终于有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觉醒。其实,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就有实现民族复兴的夙愿,历史直到抗战胜利才出现了转折。抗日战争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战后的中国以现代民族国家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并且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经历过六十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又进入了新阶段。我们今天需要为之奋斗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唯有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我们才能坦然应对当前的周边摩擦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国强保障民富。

  经历过抗战,中国人更懂得一个民族能为大局凝聚起共识是多么重要。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内矛盾重重,尽管如此,国共两党依然能够求同存异实现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抗战大局为重,有了这些共识,中国人民才真正做到了团结一致,在抗战中以弱胜强。正在追求各自幸福生活的中国人,在今天仍然需要认清大局。在浩浩荡荡的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唯有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进程,才能傲然于世。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曾经走过弯路,甚至一度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那时,我们哪有勇气对世界谈自信。今天的中国呈现出利益分化、观念多元的趋势,改革也遇到了层层阻力,越是此时越要巩固核心价值观,认清时代的大局,冲破利益藩篱,通过深化改革走出“历史的三峡”。

  经历过抗战,中国人更懂得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坚持到底才是真正的强者。八年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中国人民在其间经历过苦闷和彷徨,但是从来没有放弃。中国漫长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已经锤炼了中国人的韧劲,从而在大动荡中积蓄了实现大变革的力量。有了这种打不垮的韧劲,我们才能逐个攻克难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在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在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攻坚克难,还需要我们去打更多的持久战。

  提到抗战,总会想到血与火的沉重历史。但是,抗战的胜利最终使中国人民重新找回了久违的精气神。中国在历史上有过耀眼的汉唐盛世,只是大国的雄风和气度在经历一次次的挫败和摧残之后,曾经萎靡不振。现在我们越来越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今天纪念抗战胜利,不能不想到我们的“强国梦”。当今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与其他大国或者周边国家相比,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胜利日只标志着过去的胜利,我们还需要实现更多的胜利。向着胜利前进,前进。(齐鲁晚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