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名中医省二院王福林主任中医师:《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风湿病验案系列推介(五)

23.12.2014  03:28

                                           

    名医档案:王福林,甘肃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西北民大硕士研究生导师,院风湿骨病科主任,兼任《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编委。从事临床和管理工作3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深受患者信赖。

        研究方向:致力于风湿骨病的临床研究且见解尤为独到,总结为疗痹十法十方,形成以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心理、康复等综合治疗的“三联疗法”为主的风湿骨病独特疗法。同时研发了寒痹灵贴、热痹康贴、骨痹舒贴、祛风止痛擦剂、清热活血擦剂等治疗风湿骨病的系列特效制剂。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骨病及颈肩腰腿痛。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对风湿骨病诊治颇有建树。自2007年,他潜心学习研究《武威汉代医简》,又拜师于甘肃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张延昌主任中医师,古方今用,勇于实践,善用《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风湿性疾病,在诊治思路、用药特色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其临床研究成果被收录于《武威汉代医简研究集成》。   

(五)鹤膝风

患者张某,男,30岁,工人。

初诊主诉:左膝部肿痛灼热约8个月,加重2个月。患者于8月前因在建筑工地施工被雨淋湿时间过长,致左膝关节肿胀疼痛,继则天气阴冷下雪,左膝关节肿痛加剧,逐渐出现关节发红灼热,关节局部扪之灼手,按之濡软,小便黄。曾在本公司医务所治疗,给予肌注“青霉素”,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症状有所好转。就诊前2月病情加重,左膝关节红肿热痛难以步履,膝肿大而胫渐枯细,功能活动受限。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鹤膝风,属湿热痹阻证。西医诊断:膝关节滑膜炎。     

治则: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武威汉代医简》“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麻黄、大黄、厚朴、石膏、苦参、乌喙、附子)。”及“瘀方”(当归、川芎、丹皮、漏芦、桂枝、蜀椒、虻虫等7味药组成)”,根据原方加减化裁如下。

处方:炙麻黄9g,生石膏20g,酒大黄9g,苦参9g,厚朴9g,苍术9g,黄柏9g,川牛膝10g,生薏苡仁30g,忍冬藤30g,当归15g,川芎9g,丹皮10g,漏芦10g,蜀椒5g,土鳖虫6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诊:服上药7剂,左膝肿胀疼痛灼热明显减轻。上方减生石膏,加生黄芪30g,继服10剂。

三诊:患者症状消失,已能慢步行走,功能活动基本正常。继上方7剂巩固治疗,嘱忌服鱼腥、蒜椒等腥燥易发食物,适当加强功能锻炼。5月后来述,病已痊愈,能参加正常工作。

按:鹤膝风以膝、肘关节肿大变形,肌肉瘦薄,骨节显露,肢体形如鹤膝之状为特征,由调摄失宜,足三阴经亏损,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所致。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患者长期慢性劳损,复感寒湿侵袭,使膝部逐渐出现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则形成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为青壮年,阳气旺盛,则寒湿之邪郁久化热,故膝关节肿痛灼热。方中麻黄宣肺利水,配石膏引麻黄入里,并减缓其发汗作用,石膏又清水湿中所挟之热,而逐表里之水湿,治关节红肿热痛有良效;酒大黄活血作用较好,配土鳖虫具有活血逐瘀止痛之功;苦参能清热燥湿,厚朴长于行气燥湿;苍术、黄柏名“二妙散”,有清热燥湿之功,对足膝肿痛效著,配牛膝补肝肾,壮筋骨,又能引药下行;薏苡仁利水渗湿,用于风湿痹痛,既能渗湿,又能舒筋脉,缓和挛急;忍冬藤能清络中之热,通络中之滞,凡四肢关节红肿热痛为必用之品;当归、川芎通利散瘀,活血行气,二者组方,名“佛手散”,是治疗瘀证之名方;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漏芦苦寒,清热解毒,促使患膝红肿消散;少佐蜀椒纯阳之品,可佐制黄柏之苦寒,温中止痛;甘草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诸药配伍,具有清热除湿,宣痹通络,活血止痛之功,药简效专,方证相符,故诸症悉除。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