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惊艳亮相中国敦煌
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穴位可以温经散寒、祛腐生肌;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能治愈广泛的疾病;把加热的蜡敷在患部具有活血抗炎、软化瘢痕等作用……9月18日,各种中医特色疗法在敦煌“中医药资源本土与国际化发展论坛”现场上演,让人叹为观止。
由甘肃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中医药养生文化体验活动是此次论坛的一大亮点之一。整个场馆充满了中医药韵味和敦煌元素,栩栩如生的飞天帷幔、悠扬婉转的古琴演奏、刚柔并济的八段锦、韵高致静的茶道表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来自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推拿康复科、美容科的专家及多名护理骨干以精湛的技能和娴熟的操作手法,为与会嘉宾展示了中医特色疗法的独特魅力。
“中医特色疗法”也称为“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药事业的组成部分,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研究、发掘利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中医传承工作。
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李应东告诉记者,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年来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深受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
敦煌火灸铺灸疗法的体验区围满了观看的嘉宾。一位韩国代表俯卧在体验台上,脊柱部位铺敷的药物看上去像一条长蛇。据操作人员介绍,铺灸源于隔物灸,是我国针灸工作者从传统和民间的方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灸疗方法。因在施灸时沿脊柱铺敷药物、姜或蒜,形如长蛇,故名长蛇灸。适应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疾病。而铺灸灸法与药物相结合,灸疗增强了药物的吸收与渗透,药物增强了灸疗的经络传感作用;通过药物的温凉寒热之性,弥补了灸疗偏于温热的不足,扩大了灸法的应用范围。听完了介绍,嘉宾们频频点头,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在宋氏正骨推拿区,记者看到甘肃省副省长郝远正在接受专家对其肩颈部的按摩,他还试用了医院的院内制剂敦煌消定膏。郝远笑着说:“医院的专家按过之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感觉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体验效果,医院特别安排了多位名中医提供咨询服务,通过简单的把脉、问询、填写中医治疗项目卡,了解嘉宾的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体验和治疗建议。
手蜡热疗、刃针减肥、敦煌古方美容面膜等展示体验区深受女性嘉宾欢迎;敦煌百会灸疗法、雷火灸疗法、芒针疗法、火罐疗法、竹罐疗法、经络刮痧、穴位埋线等区域的体验者接踵而至;五行音乐养生、四季养生茶等多种中医特色养生项目让体验者赞口不绝。
深受大家喜爱的还有“生肌散”“敦煌消肿镇痛贴”“黄芪扶正颗粒”“敦煌石室大宝胶囊”等各类院内制剂,尤其是特色产品“小儿保健香囊”“小儿助眠药枕”“敦煌二七二腹带”“参茸补益酒”“美白玉颜面膜”更是有许多嘉宾登记预订。
记者发现,在中医特色疗法和院内制剂中,有很多名字中带有“敦煌”二字。据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金田介绍,学校自1983年开展敦煌医学研究,从敦煌医学文献挖掘整理到敦煌医学临床应用转化,已经经过了30多年。如今敦煌医学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拥有“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国内首家敦煌医学特色专科,开展“敦煌医史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方向硕士生培养,已实现敦煌医学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实验研究、临床医用的全面覆盖。
琳达是从美国国家健康科学大学来甘肃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的学员,对磁极美容针疗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亲身体验之后,与操作人员对施诊的要领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她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喜爱中医,此次来甘肃学习针灸收获颇多,不虚此行。
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海燕说,近年来,甘肃省中医药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而作为甘肃省唯一一所中医药类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积极落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战略部署,先后在乌克兰、法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所岐黄医学院和4个中医中心,与多所国外高校机构签订了医疗、教学和科研协议,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有力推进了中医药本土与国际化发展进程,拓宽了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向中亚、欧洲的传播与交流的渠道,促进了我省乃至西部地区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
供稿:甘肃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