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医者推广中医30年 一"针"一"灸"延续中巴友谊

27.06.2021  11:34

  中新网兰州6月26日电 (记者 魏建军)甘肃“60后”医生喇杰廉,在巴基斯坦推广中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有30年。“我是中国人,也是中巴友谊推动的使者,愿用‘针’扎出的中巴友谊永存。”喇杰廉说。

  甘肃是全国道地药材种植的优势地带,种植面积和药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上世纪90年代初,甘肃开始推动中医走向海外,组织了一批专家和医生赴巴基斯坦推广中医药文化,包括喇杰廉等7名来自甘肃医院的医生。

  现任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会长、巴基斯坦岐黄中医中心董事长的喇杰廉,近日通过网络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讲述其在海外推广中医药的故事。

  1991年,喇杰廉一行初到巴基斯坦,甘肃官方在伊斯兰堡建立了中国甘肃中医医院(后改名为中国针灸中心)。初期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障碍,但喇杰廉和同行者,还是坚持了下来。

图为喇杰廉和医护人员在中心做防疫排查工作。 受访者供图

  后来,与他同一批前来的医疗队员,陆续回国,只剩喇杰廉和妻子。于是,他们夫妻二人承担了“继续推广中医药文化”的责任。“刚开始只有一个翻译、一个化验员、一个护士。”喇杰廉说,“幸好,这边有点中医的底子。

  在喇杰廉涉足巴基斯坦中医药行业之前,当地也有华人零散开中医诊所,因此当地民众对中医、中药相对接受。“但是他们不习惯传统抓中草药熬制的环节,也不习惯喝汤药,我们用的基本都是一些中成药。”喇杰廉说。

  “现在主要以针灸为主,我们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在巴国推广中医30年的喇杰廉,本科硕士博士学的都是西医,妻子则是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毕业,二人“中西合璧”,在巴基斯坦闯出了一番天地。

  喇杰廉向记者介绍,针灸由“”和“”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由于中巴两国传统而特殊的友谊,巴基斯坦也成为中医海外落地生根最早的国家之一。喇杰廉说,上世纪70年代,巴国就曾派遣医生赴华学习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当时学成归国的巴籍医生至今仍在用针灸为本地民众治疗。

  2016年,甘肃官方组织中医药交流合作代表团赴巴访问,并与当地卫生部门洽谈合作。同年,甘肃省卫计委(现甘肃省卫健委)与甘肃省中医院在中国针灸中心基础上,共同挂牌成立巴基斯坦岐黄中医中心,喇杰廉担任该中心董事长。这也是甘肃在海外建成的第五个“岐黄中医中心”。

  “除我和妻子外,其余全是巴籍医护人员。”喇杰廉介绍说,目前,该中心共18人,每天平均接待、收治患者50人以上。他认为,虽然在巴国占主导的是西医,但中医药在当地逐渐升温,促进了当地中西医学互鉴互补,也为当地患者带来了多元、有效的就医选择。

  在喇杰廉收治的成千上万患者当中,既有巴基斯坦官员、军人,也有在巴华侨华人,当然,最多的还是巴国民众。当地很多医院也在“召唤他”,也有给其承诺提供场地办分诊中心,但他都婉拒了。原因是,“无法保证疗效”。

  近年来,甘肃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巴国民众对中医兴趣越来越浓厚,未来合作空间很大。”喇杰廉表示。(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