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待中前行 ——平凉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

24.09.2015  11:21

  原标题:在期待中前行——我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

  虽然还有许多人对家庭农场的概念仍模棱两可,但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前,平凉市农业经营管理站曾对全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至2012年底,全市有18个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1个。

  如今,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发展家庭农场584个,其中今年新发展523个,在工商部门注册62个,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4.57万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家庭农场在发展迅速的同时面临着不少问题。后续资金有限是困约其良性发展的一个主因,而除了对资金需求“饥渴”,家庭农场还需要用工政策、技术支持、涉农保险等配套服务相佐,否则,即便得到资金“果腹”,家庭农场将依然如同营养不良的孩童,在前进的道路上跌跌撞撞。

   资金短缺成农场主隐忧

  9月14日,记者在庄浪二小附近的甘肃银行遇到了正在跑贷款手续的张毅。

  张毅是庄浪县南湖镇寺门村人,也是寺达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张毅说,他一直搞果蔬种植,2011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支持。尝到了搞农业的甜头后,2013年初,在家庭农场注册热潮下,他通过借、贷等方式投资了30多万元,承包了115亩地,种上了苹果,注册了家庭农场。

  “这次向别人借了‘房产’作抵押,看能贷上些钱吗?”为了把果子种好,张毅从朱店镇聘请了技术员,除了管吃住,每年还要开四五万元的工资。

  从2013年至今,张毅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果园看果子。会不会下冰雹,今年苹果价钱怎么样,人工费是不是又要涨?这些都是他关心的。每年投资30万元,果园至今已经投进了90万元,至于收益,至少在2017年以后了。

  而崆峒区柳湖乡永红农庄的法人代表安顺道,则在更多的时候考虑自己当初的投资是不是正确。

  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租的地差不多都是荒地,今年每亩土地租金由以前的150元涨到了302元,这个价钱只签了5年,不算逐年上涨的人工费用,光租金这一块就是一大笔开销。

  “想要维持农庄的发展,每一步都很难,土地租金、人工费都在上涨,并且农业生产周期长,还有自然灾害的风险,想要收回本钱就得好多年,更不用说赚钱了。”安顺道说道,“我这个农庄种植的苗子、果树,都需要几年才能有收益,但是目前还在不断投入,确实有点愁。”

  资金短缺已经成为这些新兴的家庭农场主们的一大隐忧。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多数农场资金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融资渠道窄,都面临资金周转不畅的困境。

   亟须政策技术“扶一把”

  9月14日下午,记者走进庄浪县朱店镇郑山村李玉红家庭农场,今年4月,李玉红农场被评为庄浪县第一批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谈起自己如何抢得“中央一号文件”新政先机时,李玉红笑称是“误打误撞”,迎合上了农业发展趋势。

  “我最初种的是洋芋、黄豆”,李玉红介绍说,2012年初,在有关部门和朱店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成功流转了60亩土地,种起了红富士,成立了家庭农场。

  当转向农村土地流转这个话题时,李玉红感慨良多,他说,自己圈里有很多干合作社的朋友也想转型“家庭农场”,但合作社的“家底”多是合伙农户的自有土地,想成立“家庭农场”自己“单打独斗”,仍面临诸多难题,也只能是望“场”兴叹。

  谈到自己农场的发展,李玉红说,“除了农牧局、林业局的专家技术扶持,感觉没有一个系统的政策支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和政策,只有走一步看一步!”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农业补贴,包括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农资综合补贴等,都是直接发放给有承包土地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上享受不到或者只能享受到很少一部分。根据变化了的现实,确需制定相关具体的扶持补贴政策,真正把补贴到土地上的钱,用到发展粮食生产、发展家庭农场经营的农户身上。

  缺技术也是个大问题。李玉红说,农业技术方面的人员现在非常欠缺,像果园,没有高待遇吸引不来好的管理人才。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务农,大学生更不愿意回农村种地。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家庭农场经营者期待政策扶持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及生产环节的器械和种苗的购买补助,希望能建立示范基地补贴;希望获得相关培训以及技术支持;希望获得农业保险,其中对自然灾害保险以及病虫害防治保险期望最高。

   最渴望具体的落实办法

  加快农业组织化经营,制度的顶层设计必不可少。2014年2月24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工作指导要求、管理服务制度、相关扶持政策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市农牧局产业化科科长郑志福认为,对于破茧而出的“家庭农场”来说,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文件,国家试图从宏观层面,为稳定农村土地流转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对于融资难的问题,央行也曾于去年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

  而农场主张毅最为渴望的是地方政府的具体落实办法。他认为,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完善服务等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家庭农场发展。

  面对部分家庭农场“进退维谷”的现状,作为农业方面的老“行家”,郑志福给出了建议:从政府层面出台关于资金扶持政策,从技术指导、培训方面进行智力扶持,解决当前家庭农场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停滞不前、后劲不足等现象,引导农场良性发展。

  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在郑志福看来,关于家庭农场完善的、系统的政策终将会到来,家庭农场在三年后可能将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

  记者 赵育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