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 好干部——追记中共镇原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培军
2014年6月3日,是镇原县县长赵培军生前工作的最后一天。
和往常一样,早上7点半,他开始了快节奏的工作:
利用早餐时间,边吃边和办公室人员交流了全天的工作安排;
不到上班时间,就开始听取几个乡镇、部门工作汇报;
召集县长办公会;召集重大项目建设协调会……
为了不让来访的群众久等,会议间隙,他又先后接待了三拨反映困难和问题的群众。送走来人,已是11点30分。他又与发改局负责人商议外出衔接项目事宜,直到中午12点一刻。
午饭时,他说这几天头疼得厉害,同事劝他多休息。但从饭厅出来,赵培军还是直接回了办公室,批阅处理文件,准备下午会议上的讲话……
下午2点半,镇原县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政府召开,赵培军做主题讲话。讲到第二个问题,突然,他用手托住了头,话筒中传出他自言自语的声音:“嗳哟,头咋这么疼?”
会场内响起了一阵嗡嗡声:“赵县长咋了?”“是不是太累了……”
坐在前排的几个同志说:“赵县长,要不休息一会儿吧?”
赵培军没有回应大家。停了几秒钟,他喝了口水,抖了抖精神继续讲道:“我们要扎实苦干,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这时,只见他脸色发青,汗水涔涔。他努力地环视了一下会场,歉意地笑了笑,断断续续地说:“头疼得很,啥都想不起来…”话音未落,人就倒了下去……
“培军、培军……”
意外太突然,整个会场的人都慌了。在有经验的同志主张下,大家拿来毛毯,抬他慢慢躺在上面。“120”来了,紧张的检查、急救、转院……可惜,赵县长再也没有醒来……
6月10日,下午2时10分,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专家的联合会诊抢救下,昏迷7天的赵培军还是停止了呼吸,年仅51岁。
他走得太突然,他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念
37天前的4月28日,赵培军当选为镇原县人民政府县长。
在任职发言中,赵培军郑重承诺:“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使命,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就医、上学、行路、用电、吃水、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下决心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当选第二天,他来到镇北公路建设现场,查看开工情况,协调存在问题。在那里,他明确要求,镇北公路建设立即全线开工,尽快打通这一县城出行的“肠梗阻”;也是在那里,他明确提出了今年建设200公里通村道路,破解群众出行难题的目标任务。
随后几天,他连续上工地、进企业,走访群众,调研重点项目和城市建设工作。很快,《镇原县小城镇建设管理办法补充意见》出台;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开展;县城滨河南路,6条背街小巷,6处停车场建设启动实施;县城8座公厕建成投用;109名临时代课教师的工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5月上旬,他带领农口部门负责人,连续4天天亮出发,披着星星返回,先后深入殷家城、三岔、方山、中原等8个乡镇调研指导农业生产。
下旬,在他主持下,集中召开了扶贫示范点建设协调会、重点企业排洪排污建设协调会、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会、项目工作推进会、全县重点工作安排会等,并利用周末和晚上,主持召开了两次政府常务会和4次政府党组集体学习会。
不到半个月,他挤时间听完了全县19个乡镇的工作汇报。
端午节放假期间,他没有休息,先后主持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动员大会,召集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介暨投资环境说明会。
6月3日,感觉身体不适的他,在服用降压药物后,还是照常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7个多小时后,他倒在会场……
“赵县长到任这段时间,几乎从早上起床到凌晨休息,每天十几个小时,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说起赵培军,镇原县政府办干部范文通的眼圈湿润了。县长办公室就在综合办公室的对面,范文通望着县长办公室说:“我总觉得,赵县长会脚步匆匆地从办公室出来,和大家说话”。
可是,门却一直没有再打开。
他是个好人,他和群众心贴心,把农民当亲戚
1963年4月,赵培军出生在宁县新庄镇咀头赵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农村走出来的他,骨子里有着一股对农民的亲近。
2011年9月,赵培军调任镇原县委副书记,分管“三农”和信访工作。两年多来,他跑遍了全县19个乡镇141个行政村。
前年年初,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后,针对镇原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状,作为全县双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培军走乡串村访民意,“解剖麻雀”找对策,创造性地提出“六抓四帮”的工作机制,确定每个县级领导按照贫困程度倒排序联系最贫困的2个村、5个贫困户,做到了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
上肖乡路岭村是镇原县最贫困的村子之一,也是庆阳市确定的双联行动扶贫攻坚试点村。为把路岭村打造成脱贫致富的“示范田”,两年来,赵培军先后40多次来到村上。
去年7月一个月内,他在村里驻扎了10天,先后帮助村上制定了《路岭村小康建设规划》《2013年双联行动帮扶工作规划》和《肉牛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实施项目21个,完成投资1400多万元。
付一山组是路岭村最偏远的两个山区组之一,村里有位叫刘军元的群众,有30多亩耕地,但条件差、收成薄,老婆孩子都不愿意守,出外打工混自己去了。赵培军入户了解情况后,动员他把在外打工的老婆孩子“召唤”回来,借助双联贷款,依托合作社发展种草养羊。不到两年时间,如今刘元军家的羊群已壮大到120只,还有1050只放养鸡,24窝土蜂。老刘不仅成了村上的小“暴发户”,家庭也变得和谐美满了。
曾经的“烂杆人”成了“致富户”,刘元军说:“扶贫贷款好,合作社的技术帮助也大,但最主要的,还是咱赵县长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要不我哪有胆子搞养殖哩。”
孟坝镇峁合村段西科、段海字、任建栋等3户群众,是赵培军双联行动的联系点。今年64岁的段海字在赵培军的指导下,种了18亩全膜玉米,养了3头牛、5只养羊,栽植了2亩葡萄,去年收入3.5万元。
“赵县长每次来都要到羊舍、牛圈里看看。今年3月,他还给我说,‘全膜玉米产量好,要继续种哩’。”段海字回忆,赵培军第一次来他家,就坐在院子那只“马扎子”上。因为第一次见县上的领导,自己有点紧张。赵培军却说,“你来,往我跟前坐,不要拘束,我也是农村长大的。”
“他是个好人,朴朴素素地,能和群众说到一块去,真正是咱老百姓的‘父母官’。”段海字说。
两年多来,赵培军先后9次看望这些“穷亲戚”。
“谁日子过得好好的愿意来上访?”对待上访群众,赵培军总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他的办公室永远为群众敞开着,他的手机对群众一直畅通着。
屯子镇寨地小学原临时代课教师郑淑秀,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期间两次招考,都因不符合条件没有转正。为此她经常到信访局缠访闹访,接访一线工作人员一见她就“头疼”。
去年年初,赵培军主动接访了她,并通过村组干部对她的情况作了进一步了解。得知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孩子上学、自己患有乳腺癌等情况后,他亲自登门向郑淑秀讲政策,安排县乡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救助,并协调为她安排了每月1200元的社会公益岗位。生活稳定下来后,郑淑秀再没有上访过。
就在他这次住院期间,郑淑秀先后两次打电话到信访局,询问赵县长在哪个医院,想去看看他。听到赵培军去世的消息后,郑淑秀哭了,她逢人便说:“好人走了,赵县长是我们的大恩人。”
“一个上访户,这样感恩、牵挂一个县长,这让我们既意外又感动。”镇原县信访局局长魏廷胜说。
去年汛期,多日阴雨导致庆镇二级公路修建过程中堆积的土方滑塌,城关镇金龙村形成了堰塞体,出现险情。由于信息报送延误,金龙村20多名群众集体到县委上访。
正要参加会议的赵培军严厉批评了值班人员,立即电话通知信访、水务和城关镇负责人奔赴现场,组织排险。就在大家全力施工当中,赵培军赶来了,他没有打伞、没穿雨鞋,徒步涉过一尺深的积水和淤泥,坚持现场指挥,直到险情排除。后来才知道,他是从会场直接赶过来的。
“我们不能就信访做信访,群众的诉求,能解决的必须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也要把情况了解情楚,把工作往前做。”这是赵培军对信访工作的“独到见解”。
在镇原工作期间,他亲自召开信访联席会议29次,安排解决重大信访案件80多起。
“他把老百姓的困难和疾苦,看得比天还大。”这是见过他的群众的共同感受。
他是个好官,他用心谋事,有远见、敢担当
不管是在乡镇,还是在县上;不管是做副职,还是当“一把手”,他留给大家的,是勤政务实,敢于担当的作风,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
镇原是一个有着50万农民、169万亩耕地的传统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如何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破解干旱少雨这一制约因素,是他到镇原工作后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在他主抓下,2011年,镇原县建立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责任制。2013年,全县全膜粮食面积达到108万亩,今年又完成种植114万亩,仅用两年时间,镇原就发展成为全省5个“百万亩全膜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全膜粮食成了大旱旱不垮、晚霜冻不死的“铁杆庄稼”。
为了把农业结构调优,把农业产业做强,他从面上的产业总体布局、点上突破口的选择,到具体抓手措施的确定,都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全县草畜、塬面苹果、山地苗林、川台瓜菜”的农业发展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
围绕这一思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他提出以全膜粮食和草畜产业为突破,以发展川区现代农业为切入点,亲自修改把关,主持起草了草畜产业、肉羊产业、肉鸡产业发展等意见,完善了全县农业发展规划体系。实践证明,他的思路是正确的、符合镇原实际的。2012年,镇原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肉牛产业大县;2013年,被农业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产粮大县。
中盛农牧公司36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是镇原县招商引进的一个西北地区农牧产业领域的“领军工程”,也是赵培军担任县委副书记和县长期间主抓的一个项目。
“服务中盛公司,就是服务全县农业产业。不但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为了支持培育这一“龙头”产业,两年多来,他先后40多次到中盛公司现场办公,推进厂区门前道路、污水管道、生活综合服务区建设。如今,中盛公司已完成投资11.6亿元,建成日屠宰加工白羽肉鸡4万只的完整产业体系。公司发展肉鸡养殖小区7个,投产养鸡场21个,养殖肉鸡510万只,屠宰加工230万只,成为西北地区肉鸡养殖加工行业的“大哥大”。
徐建峰是中盛集团公司的总顾问。说起赵培军,60多岁的他动情处竟放声悲哭。他说:“赵培军是难得的好领导,他就像我们公司的员工一样关心企业、支持企业。”
宁县湘乐镇地处山区,荒山多、风沙大。从1995年担任湘乐镇镇长开始,赵培军一顶草帽、一双黄胶鞋,每到一个村子,都要上沟下洼察看地形,制定荒山绿化计划。在湘乐镇担任镇长、书记8年时间,他带领干部群众坚持造林2万多亩,全乡的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四十,被省政府命名为国土绿化先进单位。
如今,当年他带领干部群众栽植的树木,已经郁蔽成林。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任军祥说,到国家正式提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时候,湘乐镇已经找不出一整块可以栽树种草的荒地了。
当年,他组织群众修建的通村道路,不管是线路规划还是路面设计,都具有前瞻性。2010年,宁县实施通村油路工程时,湘乐镇的好几条路,既不涉及改道,也不牵扯拆迁,群众损失少,政府负担轻,工程进展快。
在他担任正宁县委组织部长期间,当时许多行政村还没有村级活动阵地,公务一般都在村支书家里办理。针对这一现状,赵培军提出压缩组织部办公经费,同时各方争取,率先在正宁县各行政村逐步建立起了村级阵地。2008年,正宁县被庆阳市委命名为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2005年,县上调整乡镇领导班子时,他提名彭文德担任五顷塬乡乡长。会上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比他资历老、经验丰富的干部都没提拔担任乡镇正职,彭文德凭啥?”
赵培军据理力争:“五顷塬乡是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彭文德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从副乡长、副书记到经委主任,一直坚持在全乡最偏僻、最艰苦的三个回族村联村、扶贫,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谁能做到?”
实践证明,他的识人用人是准确的,彭文德认真负责、作风严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有一年,县委多个部门出现人员断层,在选人调人上班子意见有分歧。赵培军建议扩大选人用人视野,面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工作人员。随后,经过单位推荐、组织报名、知识测试、现场答辩、组织考察,16名年轻优秀干部进入县委机关。
此后,公开招考也成为正宁县组织人社部门选拔干部的常态。
他纯朴本分,他的农民本色没有丢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小的时候上学睡麦草埔、吃冷馍馍,如今有了这份工作,我非常知足。”这是赵培军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前些年,陇东地区正在发展烤烟产业。湘乐镇莲池村的梁怀印计划栽植20亩烤烟,可家里劳力少,眼看调回来的烟苗就要枯萎。在湘乐镇担任镇长的赵培军下乡路过时看到这一情况,不容分说就和同行的干部一起下了地。
“当时赵书记一到地里,就卷起裤管,拿过扁担去挑水……”得知赵培军去世的消息,那些感动自己的回忆,梁怀印说不下去。
正宁县委组织部的李振辉仍然记得,赵培军在正宁工作期间的点滴。一次县委修补职工宿舍后,他帮赵培军收拾卧室,发现他的洗脸毛巾棉线都扒开了,还破了一个洞;床边的一双拖鞋,鞋底也快断裂了。李振辉把毛巾和拖鞋都给换了新的。赵培军知道后念叨说,那双拖鞋,还是他从湘乐镇穿过来的。
就在他当选县长不久的一天,甘肃电视台来庆阳录制一个节目,需要他出镜。见他穿了好几天的白衬衫出现褶皱和污渍,办公室工作人员建议他换一件,可在他单位卧室的柜子里,楞是找不到一件像样的。
办公室的同事们都说,跟赵县长出差,每次吃饭总是简简单单一碗面,吃得饱就行。他下乡调研,大部分时间穿的是几十元一双的廉价运动鞋,他说,运动鞋穿着舒服,也方便。
赵培军兄妹5个,除了他和弟弟在外工作,三个妹妹都在家务农。已经73岁的父亲,至今还侍弄着5亩耕地。参加工作33年,平时只要空闲回家,他都要帮着父亲下地干农活。村里人都说,他的农民本色没有丢。
去年7月,父亲因为心脏病复发,在市医院住院期间,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参加市上的会议,有时候急匆匆地回镇原办公,晚上又返回西峰照顾老人。他放心不下父亲的病,就把老人什么时间吃、吃啥药、吃几片列成一个清单,叮咛弟弟妹妹不要疏忽大意。
去过他老家的同事,都感到吃惊。他们家住的还是2002年修的5间砖瓦房。家里的那台长风牌洗衣机,还是1988年他与爱人王芳梅结婚时买的嫁妆。
王芳梅说,“老赵是个犟脾气”,每年春节,都坚持带她们母子回老家,一方面陪陪老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开拜年送礼的人。
他的大妹夫崔贵平曾是一位民办教师,但招考转正都差条件。为此他找过赵培军,希望这位掌权的室兄哥能说说话,替自己变通一下。不料赵培军断然拒绝:“你的教龄、文凭都不符合政策规定,你叫我给别人怎么张口?”
妹夫从民办教师岗位被辞退后,至今仍在家里务农。
到镇原工作后,赵培军经常去粮食局隔壁的一家发屋理发,跟老板王师傅熟悉。去年冬天,王师傅因为暖气费的事情与供暖公司发生口角,想借赵培军的面子把事情了一下,结果找到他跟前,却碰了一鼻子灰。
今年端午节前一天,原来的一位下属想去看望他。给他打电话,他说:“你来干啥呀,我还忙着呢。好好干工作,就是对我最好的表示。”这位下属不甘心,端午节那天登门拜访。到门口一听,屋子里有电视声,也有人说话,可是敲了半天,门硬是没有开。
说起赵培军,熟识他的人都说,他对自己要求太苛刻了。今年5月,因为头痛、颈椎疼,他挤时间到医院打过三次针。医生建议他休息治疗,他却每天早出晚归,顾不上打一次针。
“他总是说忙,最后把自己耽搁了。”一提起丈夫,爱人王芳梅就哭得说不下去。她说他们结婚26年,他常年在外地工作,照顾不了孩子管不了家;
她说老赵曾经给她许诺,等退休后就回老家,种点菜,陪着她;
她说她等了26年了,这次,老赵也跟以前一样,只是出了一趟远门……
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斯人已去,长歌当哭。赵培军因公去世后,百度庆阳吧、镇原吧、QQ空间里、微信上,人们用凄切的话语,寄托哀思,表达对他的怀念——
网友gogoolw2010写道:忠魂已上九重天,潜山垂首,茹水亦凝咽。
网友沉默是金写道:田间地头问农事,工业园区绘蓝图。整饬风纪顺民意,千村万户传美誉。
网友恪守文本写道:县长之任虽短促,为民有益政声清。不求达练人情老,却使民心辨仕贞。
网友石松写道:有口成碑惊后世,无才树传忆培军。赵县长,我们怀念你!
他去世后,庆阳市委组织部专门为他撰写了一副挽联:
汗水洒三县,政声永在痛失好干部;
忠厚贯一生,风范长存悲悼老实人!(高翔 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