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债指数产品及其应用情况
国内债券指数基本情况介绍
与股票指数类似,债券指数是表征债券市场整体情况的一个指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债券,将它们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
一般的债券指数包括净价指数、全价指数和财富指数。其中,净价指数是以债券净价为计算基础,不考虑应计利息和利息再投资,这类指数适用于表现市场走势情况,是观测市场、挖掘投资机会的工具;全价指数是以债券全价为基础,包含应计利息,但不考虑利息再投资,这类指数主要用于债券和现金投资分开的业绩考核;财富指数是以债券全价计算的指数值,同时考虑了利息再投资因素,根据不同的再投资行为的设定,存在不同的财富指数计算模型,这类指数在市场上应用最广泛,可用于作为被动型投资组合的跟踪标的,也可作为主动型投资组合的业绩比较基准。
西方成熟市场有许多经典的债券指数,如Lehman Brothers Aggregate Index(现已更名为Barclays Capital Aggregate Index),Merrill Lynch Domestic Market Index,J.P.Morgan Global Government Bond Index 以及Salomon Smith Barney Broad Investment-Grade Bond Index等。
在我国债券市场上,应用较广的为境内机构编制的债券指数,如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编制的中债指数,以及中证指数公司编制的中证/上证指数。
中债指数发展概况
2002年,中央结算公司推出中国第一批12只债券指数,包括中债-总指数、中债-国债总指数等,着重描摹利率类债券的价格走势。2006年以后,随着信用债市场的发展,中债指数进一步推出了反映信用类债券价格的信用类债券指数,代表性指数有中债-企业债总指数、中债-高信用等级债券指数等。2012年起,随着国内被动型债券投资趋势化浪潮的到来,中央结算公司陆续推出了多只可投资性的债券指数,这批新的指数不但可用于表征市场的变化情况,而且具有更强的标的指数特征,其中以中债-新综合指数、中债-信用债总指数、中债-新中期票据总指数、中债-5年期金融债指数、中债-5年期国债指数以及中债-中国高等级债券指数为标的的境内/外基金已经在市场上公开发行。
中债指数在十余年的完善和成长中,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指标丰富、覆盖面广的指数产品体系。其中,按不同的样本券选取方法,可分为中债总指数族、中债成份指数族、中债持仓指数族、中债定制指数族等几大系列。
(一)中债总指数族
中债总指数族的编制目的是反映债券全市场或某一类债券的整体价格走势情况,一般是以债券的待偿期、发行人类型、流通场所类型、债券付息方式及信用评级等单一或多个要素下的债券为样本空间。
(二)中债成份指数族
中债成份指数是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债券来反映债券市场全部或某类债券价格的走势特征,与总指数族不同,成份指数的样本券数量需事先确定。
(三)中债策略型指数族
中债策略型指数是采用非市值加权方法,辅以权重设定及其他选样条件,来模拟一类投资策略的债券指数,适合用作投资标的。
(四)中债持仓指数族
中债持仓指数是以托管在中央结算公司的各机构成员债券账户为单位,以各账户中全部债券基础上剔除美元债和资产支持证券后的债券为集合,每日自动生成的指数。该类指数仅供开户成员内部业绩评估、风险控制使用,不对外公布。
(五)中债定制指数族
中债定制指数是根据客户定制的样本规则挑选样本债券编制生成的指数,定制指数可以充分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指数需求。
中债指数的相关指标及取价原则
(一)按待偿期分段的子指数
总指数、成份指数、定制指数中的每一只指数包括指数总值及待偿期分段子指数。待偿期分段子指数是将该指数中样本券按待偿期的不同而细分为1年以下、1~3年、3~5年、5~7年、7~10年、10年以上6个区间段。
(二)其它相关指标
除计算财富、全价、净价指标值及分段指标值外,每只指数还包括14个相关指标,即:平均市值法久期、平均现金流法久期、平均市值法凸性、平均现金流法凸性、平均基点价值、平均现金流法到期收益率、平均市值法到期收益率、平均待偿期、平均派息率、指数总市值、财富指数涨跌幅、全价指数涨跌幅、净价指数涨跌幅、现券结算量。
(三)一般取价原则
中债指数取价按以下规则进行:以中债估值为参考,优先选取合理的最优双边报价中间价,若无则取合理的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结算价或交易所市场收盘价,再无则直接采用中债估值价格。
中债指数的基本应用
(一)主动型投资的业绩比较基准
如何衡量和评价主动型债券投资组合的业绩?如何通过相对收益更精确地评估投资收益?债券指数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数量工具。从另一方面来说,市场认可度和使用范围也成为评价债券指数的重要指标。自2002年开始发布以来,中债指数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商业银行、 保险 、证券公司等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债指数作为业绩考核的基准。截至2014年10月底,除股票型基金外,以中债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数量比例已达47.7%,位居第一,尤其是在债券型基金中,以中债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6.47%,并逐年稳定上升。
(二)被动型基金的投资标的
债券指数的另一类重要应用即作为被动型基金的投资标的:基金经理通过筛选、复制、跟踪债券指数组合中的样本券,拟合债券指数的风险收益特征。这类基金具有透明度高、管理费率低、受主观因素影响小等特点。
2011年之前,境内的债券指数基金尚处于个别探索阶段。2012年起,中央结算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推出多只债券投资标的指数,并进一步丰富财富指数算法,更加贴近基金投资行为。标的指数的丰富和发展为债券指数基金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多样化的基础工具。目前,以中债指数为标的债券指数基金共有6只上市发行。
RQFII
RQFII(RMB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这一概念即为境外持有人民币机构可以直接进入到境内证券市场进行一定额度范围内的投资,RQFII打通了一条人民币海外回流渠道,加速境内资本市场开发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此,人民银行、 证监会 、 外汇管理局 于2011年底联合发布《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自此RQFII正式启动。进入到2013年,《试点办法》从机构类型和投资类型上有了进一步扩容。截至2014年10月底,包括香港、 新加坡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RQFII额度,获批试点总额度已达7200亿元人民币,其中香港以2700亿元人民币成为获得RQFII额度最大的地区。
ETF
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产品综合了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双重优点。投资者既可以用一篮子证券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同时又可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在证券市场上按市场价格买卖ETF份额。因此自1993年诞生以来,ETF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2月底,全球ETF总资产净值达到1.7万亿美元,同期全球基金市场总规模19万亿美元(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和FOF),ETF规模占全球基金比重接近10%。从地区和国家分布看, 美国 ETF规模占据了全球ETF总规模的70%以上,但全球各国ETF规模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速(见表1)。
截至2012年2月底,传统的股票ETF依然占据主要位置,大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债券ETF产品紧随其后,净资产达到2548亿美元,在全球ETF中已经占到15%的市场份额;投资于黄金、石油等商品的ETF占比也较高(见表2)。
表1 全球ETF规模前十大国家及地区
(截至2012-2-29)
ETF地区分布
净资产(十亿美元)
市场份额占比(%)
数量(只)
美国
United States
1203.99
71.92
1,438
欧洲
Europe
134.34
8.02
749
爱尔兰
Ireland
105.12
6.28
387
卢森堡
Luxembourg
67.83
4.05
443
亚洲
Asia
67.27
4.02
395
法国
France
51.57
3.08
305
加拿大
Canada
48.74
2.91
247
德国
Germany
43.67
2.61
131
日本
Japan
38.93
2.33
101
瑞士
Switzerland
34.87
2.08
150
数据来源:单开佳,海外ETF发展概况及对我国沪深300ETF借鉴意义
表2 全球各类ETF规模及市场份额
(截至2012-2-29)
ETF种类
净资产(十亿美元)
市场份额(%)
数量(只)
股票
Equity
1151.73
68.90
2237
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
Fixed Income
254.79
15.24
438
商品
Commodities
186.61
11.16
471
另类投资
Alternative
59.98
3.59
923
税务 优先
Tax Preferred
9.09
0.54
29
货币市场
Money Market
6.40
0.38
23
股票、债券等混合投资
Allocation
2.20
0.13
47
可转换证券
Convertibles
0.83
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