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中东“朋友圈”擢升有为大国外交——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16.01.2016  10:10

  中国兰州网1月16日消息新年伊始,中国元首外交再度起航。

  1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也是西亚北非动荡5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这一地区。

  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是中国的大周边,也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热点地区。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发展的推动者、文明对话的合作伙伴,习主席此次中东之行,意义深远。

   合作:做大做实中东“朋友圈”

  在中国“朋友圈”中,中东大国沙特、埃及和伊朗是中国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伊朗与中国友谊和合作源远流长,沙特则连续10余年成为中国在阿拉伯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如今,中国与中东三国传统友好合作进入全面提质升级的新阶段。“提升友谊、深化合作,需要顶层设计和高层推动,习主席此访正当其时,”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冰冰说。

  访问期间,习主席将分别与中东三国领导人会谈会晤,谋划双边关系未来发展蓝图,见证经贸、能源、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合作协议的签署。

  在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看来,与中东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和经贸关系是习主席此行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中国与中东国家进入各自发展的关键时期。沙特在低油价压力下正加快经济结构性改革步伐,埃及经历动荡后百废待兴,伊朗在与国际社会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三国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东方。与此同时,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正加快扩大向西开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步伐。

  “一带一路”为这股“东西靠拢”潮流注入了新动力。沙特、埃及与伊朗位于陆海丝路西端交汇地带,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有历史积淀、情感共鸣,是天然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三国经济互补性强,有着广阔的互利合作空间。

  2014年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此次中东之行,习主席将在双边交往的最高平台上,面向整个地区推进中国与中东各国发展战略进一步对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方向取得新进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串’共同发展的钥匙,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对接,提供不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合作方案,”吴冰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