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1月党纪处分24名领导 个性化语言针对性更强

03.02.2016  16:02

  中国兰州网2月3日消息 2016年1月3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发布消息称,广东省茂名市委统战部原部长李玉楷被“双开”。

  《法制日报》记者发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细化,下设“党纪处分”“执纪审查”两个子栏目。

  2016年1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中的“党纪处分”总计通报了24名领导干部,其中含中管干部5人。

   个性化语言针对性更强

  李玉楷,广东省清新县人,曾担任过广东省阳山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此后任广东省佛冈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2011年开始,李玉楷担任茂名市委常委、电白县委书记,2011年4月担任茂名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2015年4月,李玉楷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接受组织调查。

  据广东省纪委发布的立案审查结果显示:李玉楷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利用职务便利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巨额财物;严重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务便利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违规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李玉楷的上述行为已经构成严重违纪,其中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他人财物等问题涉嫌犯罪。

  今年第一个被通报党纪处分的领导干部则是河北省政协财经委原副主任周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通报的时间是1月5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通报周杰违纪时称,其“为谋取职务升迁,采取不正当手段更改年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财物”;“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

  个性化的语言跃然纸上。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当月的“党纪处分”通报中,多处出现类似个性化语言描述。

  比如,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廖晓凌,“长期占用分管部门汽车,并报销相关费用,占有分管单位财物”。

  甘肃省嘉峪关市政协原副主席魏万林,“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执法活动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

  武钢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崎琳“长期搞迷信活动”,上海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欺骗组织”,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对身边工作人员失察失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等方面作了详细和具体的规定,对违纪领导干部的党纪处分也有规可依。

  杜治洲认为,“党纪处分”通报中的个性化语言描述,针对性更强,更准确,凸显了矫正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此前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通报中使用的个性化语言表述,正是我国从问题导向出发推进反腐败的必然结果,词语表达的具体和清晰,体现了对腐败问题的精准打击,也显示了中央反腐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