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9个加分项是规范高考必走的一步

22.05.2015  04:15

    近日,甘肃省招办负责人就甘肃省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照顾项目进行了解读。据悉,对于取消的加分项目,甘肃省以2015年1月1日为节点,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进行过渡。过渡期内的加分分值降为5分。此外,地方性照顾加分项目仅适用于我省地方省属院校,不再包含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同时,加分项目及分值适用于2015年至2017年普通高考,从2018年起9个加分项全部取消。(详见《兰州日报》5月21日四版)

    笔者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人生可以加分,高考不能加分。高考加分这种历史遗留的产物,在特殊时期,对于一考定终身的制度设置,的确形成了一定的弥补效应。但如今我们记得的,似乎并不是这种制度带来的利好,而是加分政策背后的丑闻。当然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目的是鼓励学生弘扬个性、发展特长,引导学校和学生从单纯注重文化育成绩转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这些年来招生领域的教育腐败频发,高考加分也日渐成为“权力寻租”的重灾区,让原本为实现公平而生的高考加分政策,成了吞噬公平的力量,沦为“买卖分数”的灰色地带。诸多加分乱象,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衍生出众多高考不公事件,取消加分的民间呼声,日渐响亮。

    细想想加分确实有很多不公平。毕竟高考是“一分定生死”,在这种竞争中,穿上加分的马甲,意味着什么乃是不言而喻。而对于每一分都要靠自已搏的“裸考”生而言,则如同在枪林弹雨中光着膀子与穿着铠甲的对手角逐。加分在把一个人带到“天上”的同时,也把另一批人打入了“地狱”。况且现在的“高考加分”加的已经不仅仅是分数,而是权利碰撞之后的“战利品”。“加分制度”就像一面照妖镜,把很多拥有权力又立场不坚定的人之丑恶嘴脸展现得淋漓尽致,活脱脱地上演了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素质教育固然是值得提倡,但其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的。不能为了素质教育就纵容特权,纵容少数人的以权谋私,纵容不公正事件的发生。

    只是,即使2018年除却9类高考加分项,还仍然有不少高考加分项目被保留,这需要更进一步的审视与整顿。如今,步子已经迈出了很大的第一步,值得鼓励,也令人兴奋。我们期待相关的改革能更进一步。也希望未来有一天,所有的高考生参加高考都能像短跑一样,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而不是比赛还没开始,有些人就已经在前面等你了,那样的比赛,注定是饱受质疑的,也注定是要被历史所淘汰的。总而言之,在高考已非成才独木桥的社会环境下,有关部门更应该理性一些,果断一些,没必要成天在“加分公平”上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