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安定区落实六个“到村到户”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原标题:落实六个“到村到户”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对安定区扶贫攻坚行动的几点思考
安定区根据《甘肃省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安定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全区精准扶贫示范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成立了全区扶贫攻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并在19个乡镇组建了扶贫工作站,提出了全区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的总体目标,细化了年度脱贫的任务,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措施,落实考核考评办法。2014年,全区要减少扶贫对象4972户2.1万人,1个乡镇、10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贫困面下降到22.94%。具体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六个“到村到户”。
(一)对象识别到村到户。按照国扶办“一公示一公告”和“两公示一公告”的要求,全区共识别贫困村135个,减少贫困人口4828户2.02万人,截至2013年底,全区有贫困人口24842户10.43万人,贫困面为28.72%。
(二)帮扶责任到村到户。实行结对帮扶,按照“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帮扶单位,每户贫困户有一名帮扶干部。依托“双联”平台,省、市、区113个单位联系帮扶135个贫困村,各级“双联”干部、帮扶工作队员共1986人帮扶24842户贫困户。同时,在135个贫困村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共确定了队员610人。队员由挂职干部、双联干部、驻村干部组成,并根据每个村确定的主导产业选派有助推产业发展能力的业务干部加入工作队。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村制定了帮扶计划,积极发展主导增收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协调落实双联贷款、互助资金以及产业保险、贴息等为主的各项扶贫措施。
(三)项目落实到村到户。今年来,扶贫部门已争取到位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23万元,重点实施了11个整村推进和一批种养业基地等项目,扶持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区互助金项目达到了47个,其中2014年新启动实施15个,资金总规模达到了952万元。争取到位总投资5000万元的“中和农信”小额信贷项目,计划2014年发放贷款1000万元,目前已发放贷款530万元。区委、区政府整合基础改善、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易地搬迁、技能培训等行业扶贫项目,优先集中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批以水、电、路、房为主的基础建设项目、产业扶持项目和劳动技能培训项目。同时,深化与金川公司、新兴际华等企业的沟通,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的联络作用,引导和联系区内外各类慈善团体、中介组织、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参与扶持贫困村、贫困户。
(四)规划制定到村到户。全区上下紧盯脱贫任务,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对照整乡整村脱贫标准,制定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各乡镇根据贫困户的自身条件、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逐户制定增收计划,把减贫目标与脱贫任务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户贫困户。
(五)成效考核到村到户。制定《定西市安定区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对当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逐村逐户考核验收扶贫成效,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和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引导各部门、各乡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扶贫开发实践中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同时,区委、区政府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全区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扶贫成效考核结果与班子配备、工作评议和干部使用直接挂钩,有效地激发了各级干部抓扶贫、促发展的热情。
(六)动态监测到村到户。依托国家和省上建立的“一平台两系统”(全省扶贫信息管理平台,贫困村、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对贫困村、贫困户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扶贫任务完成情况、脱贫目标实现情况、收入增长情况以及返贫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建立起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确保2016年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作者系定西市安定区扶贫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