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培育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16.08.2014  22:22

    【本报讯】8月14日,记者从全市乡村旅游交流观摩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按照“七有”(有游客服务中心、有生态停车场、有标识系统、有旅游厕所、有特色餐饮、有住宿、有讲解员)标准重点培育10个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350户特色农家乐,以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一批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使之成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日上午,皋兰之巅,晨钟悠扬,云蒸霞蔚。来自我市各县区有关领导、旅游部门、旅行社和生态园有关负责人聚集一堂,感受已初具规模的兰山生态园。记者在这里看到,经过改造提升的兰山生态园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这里依山布景有山有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绿化景观满目苍绿,一幅恬静雅致的和谐画面,让人流连忘返。三台阁、水景、文化生态广场、石牌坊、兰山钟院、华夏第一长廊等人文园林景观构成了兰山生态园的基调。与之不远处装修雅致,风格迥异的特色农家乐休闲区鳞次栉比,俨然一幅田园生态,尽显农家风韵,让众观摩者啧啧称赞。

    乡村旅游对于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是一项政府推动、市场需要、百姓渴望的富民工程。据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编制具有实践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乡村旅游规划,并按照“七有”标准抓好落实,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紧贴市场,打造一批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以此拓展乡村旅游市场,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完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据了解,今年城关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创建活动,先后投入760万元创建了头营村、民族村和大洼山村3个市级旅游示范村,创建了张家大院等130户星级农家乐。在此基础上,投入230万元,实施兰山农家乐整体形象提升项目,完成了11户门牌统一、灯饰亮化、护栏加固的农家乐和21户农家乐旅游厕所改建工程,有效提升了全区农家乐的形象和品位。

    15个部门推出文明旅游联席会议制度

    【本报讯】记者8月13日获悉,为有效整合我市相关部门的工作资源,协调、指导、推动提升市民文明旅游素质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市文明办起草了《兰州市提升市民文明旅游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已正式通过,联席会议由市文明办、市旅游局等1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重点围绕提升市民文明旅游素质,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分析研判全市文明旅游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制定推进工作的思路和举措,统筹安排各项具体活动,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据了解,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各成员单位将协同配合,全力推进文明旅游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通报有关工作,各成员单位每季度上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并随时报送工作开展动态信息,并于12月底报送年度工作总结。作为牵头单位,市旅游局将在行业内广泛开展以“文明与旅游同行”为主题的文明旅游系列宣传活动,设立景区(景点)文明旅游提示牌和监督岗,在景区(景点)等旅游场所设置以文明旅游提示语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同时,严把组团关,严厉打击“黑导游”、“野导游”等,组织开展“文明景区(景点)”、“最美导游”等评选活动,探索建立提升市民文明旅游素质管理、监督和惩戒机制,加强出境导游、旅行社的管理和监督。

    首席记者魏瑶通讯员兰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