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热议“全面二孩”配套政策 负担能否降?
负担能否降?育儿怎么办?儿科够不够?——地方两会热议“全面二孩”配套政策
中国兰州网1月26日消息 2016年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地方政策如何配套成为关注焦点。在近期陆续举行的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议,要通过降低生育负担、完善公共服务等手段,让父母们“敢生能养”。
负担能否降?政府社会合理分摊成本
“养大一个孩子在上海大概需要200万元,37%的家庭因经济原因不打算要第二个孩子。”近期举行的上海两会上,台盟上海市委的一份提案指出。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表示,当“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更多的反应是“不敢生,生不起”。
怎样降低目前相对较高的生育成本?北京、上海等地的两会上,均有代表委员提到针对二孩的补贴、奖励机制,包括增加生育津贴、延长产假等。“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让家庭养育成本部分外部化、社会化。”台盟上海市委称。
部分地区已着手调整产假制度。如广西表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女方增加产假50日,男方同时享受25日护理假。上海市妇联建议,无论是一孩还是二孩,上海都应将产假延长30天,并将晚育陪护假改为配偶陪护假,时间延长至15天。
家庭的生育负担如果降下来,成本如何分摊?台盟上海市委认为,因为生育数量和生育假期增加的资金,统一由生育保险金支付,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同时,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按规定缴纳生育保险金。
长远来看,我国在个税改革中,需要引入综合征收制度。考虑纳税人的赡养人口情况,允许在个税中扣除一定数额的生计费用,降低因生二孩增加的家庭负担。
育儿怎么办?建议幼儿园同步配套托儿所
“生起来容易,关键是怎么育?”上海市人大代表杨燕快人快语。一项调研显示,当前67.5%的0-3岁儿童家长都有入托的需求。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未来家庭对公共托育的需求只增不减。
“公共育儿资源不足,也是影响人们生育的重要原因。”杨燕说。
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展前瞻性布局。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志峰表示,北京今后将通过新建幼儿园、调整公办幼儿园学费等,全力应对“全面二孩”后的学前教育缺口问题。成都市提出,计划在2016年新建300所公办幼儿园,增加约8.6万个学位,为3年之后可能到来的入园高峰做好准备。
杨燕建议,政府在新建配套幼儿园的时候,同步配套托儿所。协调社区内的幼儿园、公办早教中心,举办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的托幼服务。还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共托幼服务,满足家庭不同层次的需要。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社会上的早教机构鱼龙混杂,有的甚至以教育咨询的名义随意扩展业务,卷钱跑路的现象并不鲜见。多名代表委员呼吁政府要尽快出台管理规范,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
此外,杨雄提出,在多数家庭无法做到夫妻双方有一方全职养育孩子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中体现对这些父母的照顾和支持。例如,在出行、休闲环境中设计一些可供母亲哺乳、清洁的场地或设施。鼓励在单位内部开辟临时性或阶段性的儿童活动区域,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儿科够不够?三级医院应该恢复儿科
“儿科医院人满为患,孩子太可怜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在近期上海市人大浦东代表团的审议中,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代表的发言引来热议。
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解释说:“以前计划生育,一家生一个,所以医学院把儿科系都取消了,儿科医生来源就少了。此外,儿科医生收入低,工作很辛苦,导致很多儿科医生都转行了。”
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目前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与全国平均每千人配备2.06名医师的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曾经担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表示,公立医院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来补位,“在儿科医生这个问题上,市场失灵了,公立医院有责任来补位。”
为什么市场会失灵?一个重要因素是很多医院目前主要收入靠卖药,“小孩因为体重比较轻,每次是1/4片,药卖得少,科室收入就低,这样一来,医院就让儿科医生少拿钱,大家也就不愿意做儿科医生了。”
“不能因儿科不赚钱就关儿科,也不能降低儿科医生收入。”沈晓明认为,三级医院应强制布局儿科。“以前评三级医院有一个规定,必须10%的床位是儿科才有资格评。现在很多医院拿到三级牌照后,就把儿科关了。”他建议,儿科也要纳入全科医生培养内容,许多儿科的常见病是全科医生看的,这样儿科医生就不会短缺了。
无独有偶。在近期举行的广西两会上,广西政协委员钱学明认为,应实施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免费培养计划,破解“儿科医生荒”。儿科专业学生享受免费培养的同时,可与县级卫生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记者何欣荣、朱翃、吴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