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行看甘肃:“沙里淘金”看民勤

23.07.2014  19:15

  在民勤泉山镇和平村的千亩红枣栽培示范园里,村民王佳德(左)正查看自家枣树的长势。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对于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的甘肃民勤人来说,生存靠什么?

  “守住这条沙漠隔离带,这是民勤生存的保障,我们决不动摇。”民勤县委书记费生云语气坚定地说,“民勤的荒漠化面积从过去的94.5%下降到目前的不足90%,我们还要坚持下去,把‘治沙’和‘富民’结合起来。”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环沙的恶劣环境使其成为我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锁住两大沙漠的合拢,不仅是民勤人的家园保卫战,也关系到作为丝绸之路“黄金通道”的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民勤人一边种地,一边治沙。然而,要阻止沙漠的前进,不仅要防风固沙,还得“忍痛割肉”,关井压田。

  2006年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民勤人毅然关闭机井3000多眼,压减配水耕地面积44万多亩。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黄案滩,是民勤县实施关井压田面积最大的区域。记者在这里看到,随着农业生产的退出,当年关闭的机井中,有7眼井自流成泉,芦苇、百刺等10万亩植被群落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