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奏响丝路畅想曲 ——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赴新疆交流演出侧记

12.06.2015  15:29

  6月的新疆,姹紫嫣红,莺飞草长。来自西部十二省区市的交响乐团和艺术家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在这个最美的季节,有个“美丽的约会”——参加由文化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交响音乐周”。

  一支来自黄河之滨的交响乐团,在天山脚下激情奏响丝路畅想曲,以一台独具特色、魅力十足的交响乐赢得掌声和赞誉无数。

  这支乐团,甘肃人民很熟悉,交响乐业界很认可。没错,这支乐团正是在原省歌剧团管弦乐队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可满足“双管编制”要求的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

  丝路畅想曲受欢迎

  新疆的夏天,天黑得特别晚。6月5日晚9时,依然阳光灿烂。

  此时,位于乌鲁木齐市新疆艺术学院的音乐厅里传出美妙的音符。在留德青年指挥家张诚杰的激情执棒下,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以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著名乐曲——《蝙蝠》序曲拉开整台交响乐的序幕。来自黄河之滨的艺术家将这首曲子热烈欢腾、华丽流畅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曲毕,如雷掌声响彻大厅。

  赢得“开门红”,曲风陡转。省歌剧院交响乐团一气呵成演奏了崔炳元、方可杰、韩兰魁、康建东等著名作曲家分别创作的《丝路随想》《热巴舞曲》《丝路之光》交响序曲和《祁连山狂想曲》,一路带着观众“神游”在丝绸之路的旖旎风光中。

  仿佛看到了丝绸之路上万国交汇、歌舞翩翩的盛世场景,又依稀看见了伴着悠悠驼铃、往来穿梭于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驼队……闭目倾听《丝路随想》,发生在丝绸之路上那些动人心魄的历史碎片如电影般一幕幕划过观众脑海,令人遐想。

  又似乎看到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踩着踢踏舞、圆圈舞、铃鼓舞在眼前欢快舞蹈,仔细聆听《热巴舞曲》,这首吸收了西藏“热巴”舞要素、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曲子,引人产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冲动。

  静静欣赏以古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为创作灵感的《丝路之光》,以祁连山地区风土人情和裕固族生活为创作背景的《祁连山狂想曲》,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用动人的音符告诉听众:交响乐也可以勾勒出一幅风光无限美好、民族交流融合的丝绸之路长卷,也可以描绘出祁连山的大气磅礴与丰富壮美!

  ……

  当全场最后一个音符骤然停顿,场内呐喊声、掌声一片,观众起立,久久不愿离去。

  煞费苦心选择曲目

  “整台交响乐特色浓郁、激情昂扬、水准很高,特别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河南交响乐团团长高鹏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上半场既有中西亚曲目、西藏曲目,又有甘肃本土作曲家创作的、展现甘肃风貌的曲目,而所有曲目主题又一致契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半场以世界各大重要音乐会常演的、难度非常高的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展示演奏技巧和功力,看得出来,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在曲目选择上煞费苦心。”

  “的确是‘煞费苦心’。”甘肃省歌剧院院长彭德明告诉记者,与前两届音乐周相比,本届曲目选择结合“一带一路”大背景,有着明显的风格和主题。他说:“我们就是想通过音乐宣传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想发出艺术家深刻解读和共同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最强音。”

  为此,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不遗余力。一个月的排练期内,乐团没有节假日,每天四五班倒高强度训练;6月4日中午抵达乌鲁木齐,还没来得及洗去长途颠簸的风尘,又从下午一直排练到深夜;6月5日早晨,乌鲁木齐的市民还没有上班,乐团又抵达演出场地加紧排练直到中午1点多……凭着对交响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没有人喊累,没有人抱怨,身为院长的彭德明也被深深感动。他说:“我有一支特别棒的乐团,我发自内心地感激和尊重他们。”

  曲目之外,在指挥和乐团首席的选择上,省歌剧院交响乐团同样颇费心思。彭德明在全国范围内“排查摸底”,根据曲目精心比对,最终选择十几年来与甘肃省歌剧院联建的上海歌剧院,邀请其常任指挥张诚杰执棒,陈阳岳彤担任乐团首席。

  演出效果是选择结果的最好佐证。当晚,站在方寸指挥台之上,张诚杰手中的指挥棒上下翻飞,肢体语言丰富有力,与乐团合为一体。似乎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音符,飘散着音乐的灵动气息,带动着身体的每一块肌肉与音乐一起神采飞扬,以强大的磁场,感染着乐队的每一个成员一起纵情音乐的广袤世界,带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一起倘徉在音乐的斑斓海洋里。借一位观众的话说,“看他指挥,特带劲!”

  有付出就有收获,6月5日晚的演出大获成功。一位观众说,“这台交响乐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彭德明说:“这是我当院长以来,最精彩、水平最高的一台交响乐。”

  音乐周上获益匪浅

  已举办三届的“中国西部交响音乐周”,是西部观众难忘的音乐盛宴,更是西部音乐人展示、交流、协作的最佳平台。

  音乐的初衷是“心”。无论是与三位新疆本土艺术家合作演奏《喀什噶尔交响曲》,或与宁夏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还是走进新疆师范学院交流演出,或坐在台下欣赏其他交响乐团的演奏,对于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团员来讲,都是心灵的碰撞,都是难得的学习机遇。

  “乐团的整体实力提高了一大截。”尽管参加此次交响音乐周,甘肃省歌剧院要想办法填补十几万元的经费“窟窿”,但彭德明还是很庆幸当初的选择,他说:“只有不断交流、学习、观摩,不断‘走出来’,才能不断登上更高的艺术巅峰。”

  “当然,满满的收获之外,更多的是启示。”彭德明告诉记者,尽管省歌剧院交响乐团整体实力不错,但相比其他交响乐团,仍然有很多差距。一是像康建东这样的本土作曲家太少,与之相应的,本土自创曲目也太少;二是对于交响乐团来讲,60%在于技术和人才实力,40%在于乐器,而省歌剧院交响乐团的乐器显然跟不上时代节奏,是明显“落后”的;三是由于经费等硬件和大环境等软件因素,缺乏指挥、首席等高精尖人才,导致平日训练“有数量缺质量”。

  对于今后,彭德明和省歌剧院交响乐团所有演职人员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从省歌剧院的二级乐团中脱离出来,成立“三管编制”的甘肃交响乐团,不仅使甘肃的交响乐从层次、规格和品质上提升一个档次,也可以以更加“靓豁”的名片进行市场运作。当然,他们还期望政府能加大投入力度,让交响乐“飞入寻常百姓家”。(记者 施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