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新梦想)万里长城西起点再焕生机

18.06.2014  19:04

    新华社兰州6月17日电(记者白阳、马峥、王艳明)1908年,当第一个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的美国探险家威廉·盖尔来到嘉峪关时,这里还是一个茫茫戈壁滩上的残破关城;一个世纪后,嘉峪关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工程,现代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万里长城西起点再焕生机。

    “像人的身体一样,古老的城墙也会生病。因为看不到城墙里面,我们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就像人体做CT一样,把墙体的内部情况了解清楚。”嘉峪关关城文管所副所长张斌告诉记者,他们会根据扫描后得出的科学分析报告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

    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曾经为往来商旅提供了安全和供给保障。600年风雨沧桑,如今该段长城除关城较完整外,不少夯土筑成的墙体在漫长的风霜洗礼中受到较大损害。

    为保护丝绸之路上的壮美风景,作为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总投资3.7亿元的“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于2011年正式启动。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嘉峪关关城城墙、嘉峪关市境内长城进行全面修复保护。

    记者看到,在墙体保护维修工程现场,十余个工作人员几人分为一组,用古老的人工打夯法对关城部分墙体进行加固,每天的工程进度仅能完成30厘米深、60米长的距离。

    “我们采用新老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对长城实施科学保护。”张斌说,一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修复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完全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先在墙体铺上一层炒熟的黄土,然后进行手工打夯作业。

    记者了解到,古人修筑长城有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和东部地区以砖石结构为主不同,西北地区的长城基本为黄土夯筑,保护起来也面临更多问题。首先,风雨对黄土城墙的侵蚀现象较为严重;其次,因为天气干燥蒸发强烈,黄土的盐碱化也对城墙造成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砖石长城“替换零件”式的修复方法,黄土长城的修复更不容易。张斌介绍,墙体保护维修工程仅仅是长城维修保护的一小部分,项目还包括关城木结构建筑修缮工程、关城古建筑油饰彩画重绘工程、关城防雷工程、关城消防工程等十项内容。

    在长城维修保护之外,“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还将建设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以及文化遗产公园等项目,全方位地展现嘉峪关的长城文化。据悉,整体工程预计于今年年底完工,嘉峪关市的基础设施、周边环境以及接待服务水平等将有望获得显著提升。(完)